
亦作“ 芒針 ”。即針。針身纖細而長,形如麥芒,故稱。《列子·湯問》:“ 詹何 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鈎,荊蓧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淵。”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夫 班 狄 不能削瓦石為芒鍼, 歐冶 不能鑄鉛錫為幹将。”
關于“芒鍼”一詞,目前可查的文獻資料中未見明确釋義。根據現有搜索結果中的相關信息,可能存在以下兩種推測方向:
詞語辨析
“芒鍼”可能為“芒針”的異體寫法(“鍼”是“針”的古代異體字)。在中醫領域,芒針特指一種長度超過15厘米的針灸用針,常用于深刺治療慢性疾病。但此解釋需結合醫學專業文獻進一步确認。
構詞可能性
結合搜索結果中的“芒屩”(草鞋)與“芒芠”(混沌貌),“芒”常指植物芒草或引申為“粗糙、原始”之意,“鍼”則與金屬針具相關。若組合成詞,可能指代某種以芒草莖稈制成的簡易縫紉工具,或隱喻“微小而尖銳之物”,但缺乏直接文獻支撐。
建議:該詞可能屬于生僻詞或存在輸入誤差。可嘗試以下途徑确認:
“芒鍼”(máng zhēn)是一個漢字,具有多個含義,下面将對其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進行介紹。
“芒鍼”的拆分部首是“艹”和“金”,其中“艹”表示植物,而“金”表示金屬。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它的總筆畫數為19畫。
“芒鍼”在古代通常用來指代一種用于刺激穴位的針具,類似于現代的針灸針。這種針具可以用來治療疾病和緩解疼痛。
在繁體字中,“芒鍼”通常被寫作“芒鍼”。繁體字是中文的傳統形式,在一些地區如港澳台地區被廣泛使用。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而“芒鍼”在古代有多種不同的寫法。一種常見的寫法是“芒針”,其中“針”是古代對針具的稱呼。
以下是一些使用“芒鍼”一詞的例句:
他去看針灸師,專家給他用芒鍼刺激了幾個穴位。
這種芒鍼非常細,可以精确地刺激病人的穴位。
以下是一些與“芒鍼”相關的詞語:
針灸、刺激、穴位、治療、疾病。
與“芒鍼”相近義的詞語包括“針灸針”、“針具”等。而反義詞則沒有固定的形式,因為這個詞多指代特定的針具,很難找到直接的相反詞。
總而言之,“芒鍼”是一個多義的漢字,既可以指代特定的針具,也可以引申為有關針灸和醫療的含義。它在古代有多種不同的寫法,如“芒針”,同時在繁體字中被寫作“芒鍼”。希望以上介紹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個詞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