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崚崚的意思、崚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崚崚的解釋

(1) [overlapping]∶重疊的樣子;突兀的樣子

山崚崚

(2) [upright]∶形容人品剛正不屈

氣骨崚崚

(3) [thin]∶形容人體瘦削

瘦骨崚崚

詳細解釋

(1).重疊貌;突兀貌。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賦》:“水學金波,石似瓊岸。錯龜鱗之崚崚,繞蛟色之漫漫。” 明 袁宗道 《信陽道中即事》詩:“橋上山崚崚,橋邊石齒齒。” 明 許潮 《武陵春》:“隻見碧崚崚怪石撐空,翠陰陰古林蔽日。”

(2).形容人品剛正不屈。 明 王世懋 《藝圃撷馀》:“其後氣骨崚崚,差堪旗鼓中原者,僅一 鄭善夫 耳。” 清 姚瑩 《論詩絕句》之四六:“ 蓉川 風氣肇吾鄉,骨鯁崚崚屢奏章。”

(3).形容人體瘦削。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一章:“ 盧嘉川 站在門邊,靜靜地看着 餘永澤 那瘦骨崚崚的背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崚崚"是一個漢語疊音詞,主要用于形容山勢高峻、陡峭的樣子。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崚崚"形容山勢高聳、層疊陡峭的狀态。該詞通過疊音形式強化了山體起伏不平、險峻嶙峋的視覺感受,常帶有威嚴或險要的意味。例如形容群山連綿、峰巒尖銳陡立的景象。

二、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山高峻貌"。強調山體高聳入雲、陡峭險峻的形态特征。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為:"形容山高峻的樣子"。突出山勢的陡直與高度,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描寫。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

三、用法與語境

四、詞源與結構 "崚"本義為山勢高峻,疊用後("崚崚")增強語勢,屬狀态形容詞。其構詞法與"巍巍""嶙嶙"類似,均通過重複單字強化視覺意象。

五、相關詞辨析


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内容符合語言學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崚崚”是一個疊字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 形容山峰重疊、高聳突兀
    多用于描繪山勢險峻或層巒疊嶂的景象。例如:“西嶽崚崚竦處尊,諸峰羅列似兒孫”(引自)。這種用法常見于古代詩文,強調山體的雄偉險峻。

  2. 比喻剛正不屈的品格
    可指人品格特出不凡或剛正不阿。如明代溫璜在《弟子問》中提到“意象崚嶒”,借山勢比喻文章風骨(參考、)。

  3. 形容人體瘦削、骨節顯露
    用于描寫人消瘦時骨骼突出的狀态,例如“瘦骨崚崚”()。現代文學中,梁斌的《紅旗譜》也以此形容人物的手部特征。

注意:部分文獻中“崚崚”與“崚嶒(léng céng)”存在混用現象,後者更強調高峻和剛正的雙重含義(如、)。若需具體語境分析,建議結合詩句或原文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

安適如常白煮本末倒置不一一才緼倡卒敕黃大堡礁大晴天鼎膳驐狗蛾眉豆防墓匪兵分北風調雨順佛妝革奸鏟暴公厘瑰癖果粉韓公帕鶴觜鋤鲎杓講脩驕媢界域緊固進壽酒精急言絶問隽言妙語秬黍廉丑廉絜遼浿戾氣脈門蠻靴閩北話明煥民治粘結鲇魚上竿平輩貧悭氣慨親征秋深屈柘壖垣上遷事過情遷識滅豎直酸重霞扉纖新俠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