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厭的意思、符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厭的解釋

指道士巫師符咒厭勝的法術。《舊唐書·後妃傳上·玄宗廢後王氏》:“後兄 守一 以後無子,常懼廢立,導以符厭之事。”《資治通鑒·梁武帝中大通三年》:“ 靈助 庸人,假妖術以惑衆,大兵一臨,彼皆恃其符厭,豈肯戮力緻死,與吾兵争勝負哉!” 胡三省 注:“謂 劉靈助 書為符敕以厭勝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符厭,又稱"符壓",是中國古代道教及民間信仰中的一種方術術語,指通過書寫、佩戴或焚燒特定符咒來達到鎮壓、驅除邪祟或禳解災厄的目的。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一、核心釋義

  1. 符咒鎮壓

    "符"指道教符箓,即書寫神秘圖文符號的紙張或載體;"厭"通"壓",意為壓制、制服。合指通過符咒的力量鎮壓鬼祟、災禍或不利因素。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9卷,第1143頁"符厭"詞條。

  2. 禳解之術

    屬道教齋醮科儀中的禳災手段,常用于驅疫、辟邪、鎮宅等場景。如《赤松子章曆》載以符厭"斷瘟疫,除兇殃"。

    來源:《中華道教大辭典》(胡孚琛主編),"符箓"類目釋義。

二、曆史與典籍依據

  1. 六朝道教起源

    最早見于東晉葛洪《抱樸子·内篇》:"以符厭煞鬼氣,祛百病",反映早期道教對符咒法力的信仰。

    來源:道藏本《抱樸子内篇校釋》(中華書局版)卷五。

  2. 唐宋民間應用

    《太平廣記》收錄多則唐代故事,如用符厭"鎮宅舍,免精怪侵擾",說明其世俗化傳播。

    來源:《太平廣記·方士部》卷七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三、與相關術語的辨析

四、文化遺存

現代民俗中,部分地區仍保留貼符厭宅的習俗,如端午貼"五毒符"驅蟲避瘟,可視為符厭文化的延續。

來源:《中國民俗志》(縣卷本)多卷田野調查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

“符厭”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由“符”和“厭”組成:“符”指符咒、法術标記,“厭”通“壓”,即“厭勝”(壓制邪祟)。合指通過符咒進行驅邪或祈福的法術行為。

  2. 引申比喻
    現代可引申為對陳舊觀念、迷信行為或傳統束縛的排斥,如:“他對這些封建符厭之術深感厭惡。”。


二、曆史用例

  1. 法術實踐
    古代文獻中多指道士、巫師通過符咒實施的法術,如《舊唐書》記載唐玄宗時期,王皇後之兄曾用“符厭之事”試圖鞏固地位。

  2. 軍事與政治
    《資治通鑒》提到劉靈助利用符厭之術蠱惑民衆,但最終因缺乏實際戰力而失敗,反映古人對法術效力的矛盾态度。


三、權威辨析

别人正在浏覽...

寶馬香車報銷辯斥鼈爪稱談沖漢崇名雕文刻镂發憤展布飛苞驿篚浮蹤趕到幹聒貢禹彈冠桂條故壟過期谽谺賀冬黃牛火旗火然泉達甲産兼疑腳弓岌峇解奚積氛緊行無好步救釋掘地尋天據旅侃樂寇亂苦辛涼拌覺連踡溜溜啾啾離元落梅風拍艦旁殺飄然丕振千島湖碻磝請勿日幹夕惕三番五次時暗試業私人秘書鐵英窩窩頭五辭屋面相合日消磨膝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