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載四季花卉的書。 宋 陳善 《扪虱新話·詩評乃花譜》:“予嘗與 林邦翰 論詩及四雨字句…… 邦翰 撫掌曰:‘吾子此論,不獨詩評,乃花譜也。’” 宋 範成大 《寄題潭帥王樞使佚老堂》詩:“ 濛陽 花譜勝 洛下 ,竹西藥闌來海瀕。” 元 方回 《虛谷志歸》詩:“有筆修花譜,無錢闢草堂。”
“花譜”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花譜(拼音:huā pǔ)原指記載花卉品種、栽培曆史等信息的書籍。例如宋代範成大《寄題潭帥王樞使佚老堂》中提到的“濛陽花譜”,即為此類文獻。
戲曲評介文化
清代中晚期,文人将對當紅戲曲演員的評介内容編纂成冊,稱為“花譜”,内容包括演員色藝排名、歌詠名伎等,成為當時京師文化現象。
文學與藝術意象
宋代文人曾以“花譜”比喻詩歌品評,如陳善《扪虱新話》中“詩評乃花譜”之說,将詩歌與花卉的審美特性相類比。
當代偶見以“花譜”命名歌曲或藝術作品,但此用法較為邊緣化。
如需進一步考證曆史文獻(如宋代花譜典籍),建議查閱《扪虱新話》《虛谷志歸》等古籍原文。
《花譜》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它可以指代花卉的樣式、顔色、品種及其排列順序等。同時,這個詞也可以用來描述一年中某個時期多種花朵同時開放的景象,讓人們得到視覺上的享受。
《花譜》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艹”和“言”。“艹”是草的象形字,表示植物相關的事物,“言”是說的意思,表示有關言語的内容。根據《康熙字典》,《花譜》的總筆畫數為17筆。
《花譜》一詞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在時間的推移中,人們逐漸形成了對花卉分類和記錄的傳統。對花朵的形态、顔色等進行分析和整理,形成了“花譜”一詞的含義。在繁體字中,《花譜》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花譜》的古時漢字寫法為「花譜」,它采用了不同的部首和筆畫組合,但依然保留了花譜的基本含義。
1. 我在花展上看到了一本美麗的花譜,記錄了各種各樣的花卉。
2. 春天是花譜最盛的季節,各種花朵争奇鬥豔,令人心情愉悅。
組詞:花卉、花展、花園、譜冊
近義詞:花帖、花樣、花飾
反義詞:荒蕪、枯萎、凋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