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絓誤的意思、絓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絓誤的解釋

因受牽連而失官。 宋 文瑩 《湘山野錄續錄》:“公曰:‘其将奈何?’吏曰:‘幸公之算未盡,暫絓誤至此爾,但遣之,俾託生可卻還。’” 金 元好問 《中州集·史禦史肅》:“ 大中 黨獄起,為所絓誤,謫 靜難軍 節度副使。”《清史稿·聖祖紀一》:“丙申,詔曰:‘逆賊倡亂,仰服天誅,絓誤之徒,宜從寬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絓誤”是“诖誤”的異體寫法,其含義和用法與“诖誤”一緻,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诖誤”(guà wù)指因受蒙蔽或牽連而犯錯,導緻被處分或損害,也泛指“贻誤、連累”。例如《漢書》中“诖誤朝廷”即指因錯誤言論誤導朝廷。

  2. 構詞與異體

    • “诖”本義為“牽連、贻誤”,而“絓”是“诖”的異體字,原指絲線打結,引申為牽連(如、7提到“絓誤”為異體寫法)。
    • 古籍中常寫作“诖誤”,現代漢語更傾向使用“诖誤”。
  3. 文獻用例

    • 《戰國策·韓策一》:“聽須臾之説,詿誤人主”,指因短視言論連累君主。
    • 漢代桓譚《上疏論谶記》:“诖誤人主”,強調欺瞞導緻的錯誤。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境,描述因他人牽連或自身蒙蔽導緻的過失。例如:“此次案件存在诖誤,需重新核查”。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原文或用法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進一步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絓誤》的意思

《絓誤》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被絆倒或者被絆住而跌倒或者阻礙。

《絓誤》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絓誤》的拆分部首是糸(絲字邊上的點)和土(土字邊上的點),它的總共有9個筆畫。

《絓誤》的來源

《絓誤》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時期。在古代,人們使用絲線或繩子來捆綁東西,如果這些東西被絆到或者被絆住了,就會導緻人們跌倒或者失去行動能力。因此,這個詞彙逐漸演變成了表示被絆住或者阻礙的意思。

《絓誤》的繁體

《絓誤》的繁體字是「絓誤」。

古時候《絓誤》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人們對《絓誤》這個詞的寫法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是「鵠誤」,意為被比喻為天鵝的首領而跌倒或者被阻礙。

《絓誤》的例句

1. 他沒看到地上的石頭,一腳被絆住,真是個絓誤。

2. 這次意外阻礙了我們的計劃,真是一次大絓誤。

3. 路上鋪滿了垃圾,容易讓人絓誤。

《絓誤》的組詞

一些與《絓誤》相關的組詞有:絓倒、絓伏、絓喪等。

《絓誤》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絓誤》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跌倒、阻礙、絆倒等。

與《絓誤》意思相反的詞語有:順利、暢通、無阻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