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監的意思、三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監的解釋

(1). 周武王 滅 商 後,以 商 舊都封給 纣 子 武庚 ,并以 殷 都以東為 衛 ,由 武王 弟 管叔 監之; 殷 都以西為 鄘 ,由 武王 弟 蔡叔 監之; 殷 都以北為 邶 ,由 武王 弟 霍叔 監之;總稱三監。見 漢 鄭玄 《詩·邶鄘衛譜》。一說指 武庚 、 管叔 、 蔡叔 。見《漢書·地理志下》、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三監》。 漢 代儒家依托 周 初三監的事,把三監作為 周 朝的通制。《禮記·王制》:“天子使其大夫為三監,監於方伯之國,國三人。”參閱 明 楊慎 《升庵經說》卷九、 清 孫希旦 《禮記集解》卷十二。

(2). 唐 代官署國子監、少府監、将作監的合稱。《舊唐書·職官志一》:“ 貞觀 元年,改國子學為國子監,分将作為少府監,通将作為三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監”一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周朝初期的行政區劃與監管體系

  1. 曆史背景
    周武王滅商後,為監管商朝遺民,将商舊都地區分封為邶、鄘、衛三地,并設立監管體系。這一措施被稱為“三監”。

  2. 組成争議

    • 傳統觀點:指周武王的三位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監管三地,同時商纣王之子武庚被封于殷都統轄遺民。
    • 另類觀點:部分史料認為“三監”指武庚(商纣王之子)與管叔、蔡叔三人,霍叔未被納入。
      兩種說法并存,反映了曆史記載的分歧,但核心均為加強對殷商遺民的監督。
  3. 後續叛亂
    武王去世後,三監聯合武庚發動叛亂(史稱“三監之亂”),被周公旦平定。這一事件标志着周朝徹底鞏固統治。


二、唐代的三監機構

唐代将國子監(教育)、少府監(手工業)、将作監(工程營造)合稱“三監”。


三、其他含義

  1. 現代警銜:指中國警銜體系中的“三級警監”,屬高級警官職級。
  2. 引申詞義:極少數語境下借指“自我監督”,但此用法罕見且非主流。

“三監”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深入曆史細節,可參考(周初新觀點)及(三監叛亂事件)。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監》的意思

《三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古代中國皇帝的三個監察機構,包括禦史台、大理寺和都察院。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監》這個字由部首“厶”和“監”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三監》一詞最早出現在《宋史·官制四·監察之屬》中,用來描述皇帝下設的三個監察機構。

繁體

《三監》的繁體字為「三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多種變體。而《三監》沒有特殊的古代寫法,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1. 古代中國的皇帝在治國期間設立了三監,以加強對官員的監督。

2. 禦史台、大理寺和都察院是三監中最重要的機構。

3. 皇帝常常通過三監得知百姓的實際情況,并進行相應的政策調整。

組詞

三監察、三監機構、三監體制、三監聯動

近義詞

監察三司、三法司

反義詞

無監察、無監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