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亡魂喪膽的意思、亡魂喪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亡魂喪膽的解釋

形容驚慌恐懼到了極點。《三國演義》第五十回:“ 操 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覷。”《說唐》第四七回:“我虧了 定陽王 封我為先鋒,日搶三關,夜劫八寨,殺得唐家亡魂喪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亡魂喪膽”是漢語中形容極度驚恐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人在遭遇巨大威脅或恐怖場景時,精神與膽量徹底崩潰的狀态。以下從詞義分解、文化内涵及用法三個層面展開分析:

一、詞義分解

“亡魂”指魂魄消散,源自古代對生命體征消失的具象化描述,如《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亡人無以為寶”,隱喻精神層面的潰散;“喪膽”則強調膽量喪失,《漢書·晁錯傳》曾用“喪膽”形容敗軍之态,凸顯生理與心理的雙重恐懼。二者疊加構成遞進式語義,強化恐懼的徹底性。

二、文化語境

該成語常見于戰争文學與志怪小說,例如《三國演義》描寫張飛長坂坡怒吼時“曹軍聞之亡魂喪膽”,通過誇張手法突出威懾效果。這種表達折射出中國古代“魂膽并重”的生命觀,認為魂魄主宰意識,膽量決定勇氣,二者俱失即代表生命力的全面潰敗。

三、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語強調震懾效果,如“新型武器令敵軍亡魂喪膽”(《軍事術語詞典》2020版)。需注意其適用場景多與重大威脅相關,日常交流中宜選用“膽戰心驚”等溫和表述,避免語義過載。

網絡擴展解釋

“亡魂喪膽”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wáng hún sàng dǎn,形容人因極度恐懼而驚慌失措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成語由“亡魂”(魂魄離體)和“喪膽”(失去膽量)組成,字面指魂魄和膽量都喪失,比喻人因受到極大驚吓而陷入極度恐慌。

  2. 出處與用法
    最早見于明代無名氏的《破天陣》:“殺匈奴亡魂喪膽,保家邦萬載鹹甯。”。其結構為聯合式,通常作謂語或定語,含貶義,多用于描述對手或敵人被震懾後的狀态。

  3. 近義詞
    與“丢魂喪膽”意義相近,例如:“僞軍見我們登上船,吓得丢魂喪膽。”(張希平《雁翎隊》)。

  4. 例句擴展
    現代用法如:“敵軍聽到我方援軍趕到,頓時亡魂喪膽,潰不成軍。” 突顯因恐懼導緻的崩潰狀态。

該成語通過誇張的意象,生動刻畫了心理防線的徹底瓦解,常見于文學或曆史叙述中,強調威懾力的效果。

别人正在浏覽...

百拙千丑贲敷恻然春序祠兵導款點播颠倒衣裳地名短行放甲反正撥亂粉綿附載幹暴好潔黃蜀葵昏作矯枉過正雞蟲得失績紡今是昔非妓妾酒人保觭重俊傑廉悍開落口吧吧羅衿律曆賣笑茅盈蒙衣明石泌乳木塊木曜木野狐粘合劑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蘋婆劈瀉撲救清鮮全貴趨士任重榮資儒彥颡汗殺喳申說識途送閲兔罝讬人文狀嗚哨五雲體霞蔚雲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