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剛日的意思、剛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剛日的解釋

猶單日。古以“十幹”記日。甲、丙、戊、庚、壬五日居奇位,屬陽剛,故稱。《禮記·曲禮上》:“外事以剛日,内事以柔日。” 孔穎達 疏:“外事,郊外之事也。剛,奇日也,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為剛也。外事剛義故用剛日也。” 唐 劉禹錫 《因論·歎牛》:“甫聞邦君饗士,蔔剛日矣。” 梁啟超 《湖南時務學堂學約》:“窮理之功課,每剛日諸生在堂上讀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剛日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時間概念,主要源于古代幹支紀日系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定義

剛日指幹支紀日中天幹屬陽性的日子,即甲、丙、戊、庚、壬五日。古人将十天幹分為陰陽兩類:

二、典籍依據與文化用法

  1. 《禮記·曲禮上》

    “外事以剛日,内事以柔日。”

    指對外征伐、祭祀等重大活動選在剛日舉行,因其陽氣旺盛,契合“動衆”“進取”之事。

  2. 《漢書·翼奉傳》

    注引孟康曰:“剛日謂奇日也”,進一步說明剛日與奇數日(陽數)的關聯,體現陰陽五行思想的滲透。

  3. 古代祭祀與軍事

    帝王出師、盟誓、田獵等儀式多擇剛日,如《春秋》所載戰争日期多符合此制,體現“順天時”的傳統觀念。

三、現代語義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剛日”除保留幹支紀日的原意外,亦引申為:


權威參考來源

  1. 《禮記譯注》(中華書局,2015)曲禮篇釋義
  2.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剛日"詞條
  3. 《中國古代曆法》(張培瑜著,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幹支紀日系統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剛日”是中國古代曆法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基本定義

“剛日”指以天幹紀日時,甲、丙、戊、庚、壬這五個奇數日(屬陽剛之日)。古人将十天幹分為“剛日”與“柔日”,前者對應奇數位,後者對應偶數位(乙、丁、己、辛、癸),形成陰陽對立的紀日方式。

2.來源與典籍

3.文化應用

古人認為剛日屬陽,象征剛強、外向,適合舉辦需“剛義”的活動,如出征、外交等。這一規則體現了傳統陰陽哲學對日常事務的指導作用。

4.對比“柔日”

“剛日”是古代幹支紀日法的分類術語,融合了陰陽哲學與生活實踐,反映了傳統文化中“擇日”的智慧。需注意,現代已較少使用此類紀日方式,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化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百分制保證蛂蟥草略常平法忏祈程方螭蟠虬結赤萍初心釣闼帝義風景不殊風廊風靡雲湧豐茸封禅書扶牀服勤福田附載弓足乖順海濤皇宬畫一之歌灰酒毀滅胡咧咧結核競争雞犬無驚稽驗兩雄買取芒芠沒空生有沒皮沒臉蒙昧瞥裂乾麨遷迹千仞輕縠人氏讪筋讪駡審克石上草水波說分上説智填限退齋脫然網目襪桶烏疊泥烏絲無煙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