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發。《禮記·曲禮上》:“斂髮毋髢。” 孔穎達 疏:“斂髮母髢者,髢,髲也,垂如髲也,古人重髮,以纚韜之,不使垂也。”《晉書·慕容廆載記》:“時 燕 代 多冠步搖冠, 莫護跋 見而好之,乃斂髮襲冠,諸部因呼之為 步搖 ,其後音訛,遂為 慕容 焉。”
“斂發”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字面和文化背景兩個層面解析:
字面解釋
“斂”指收斂、整理,“發”即頭發,組合後意為束紮發髻,即古代整理頭發的行為。這一動作在《禮記·曲禮上》中有明确記載:“斂髮毋髢”,指束發時避免讓頭發散亂如假發般垂落,需用發帶(纚)固定。
文化意義
古人重視儀容,斂發不僅是日常行為,更體現莊重嚴謹的态度。例如《晉書》記載,慕容廆因效仿燕代地區“斂髮襲冠”的習俗,其部族得名“慕容”。
該詞常形容人舉止端莊、不張揚的狀态。如《禮記》通過束發細節強調禮儀規範,後衍生出形容性格謙遜、行事謹慎的比喻義。
更多古籍用例可查閱《禮記》《晉書》原文,或通過查字典類工具(如)了解詳細釋義。
【意思】斂發 (liǎn fā)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收束或藏起頭發。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斂 (liǎn)是由攵部首和佥部首組成,擁有8個筆畫。
發 (fā)是由癶部首和丿部首組成,擁有5個筆畫。
【來源】
斂發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因古時人們認為留長發對于親人的離開或雙親的去世有不祥之兆,因此喪葬禮儀中就有了收束或藏起頭發的規矩。
【繁體】
斂發的繁體字為斂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斂發這個詞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晉代的時候,斂發被寫作斂髮。唐代的時候,斂發被寫作歛髮。然而,在現代漢字标準化之後,斂發的寫法統一為斂發。
【例句】
1. 他戴了頂帽子,斂發掩藏。
2. 為了維護清新整潔的形象,她經常斂發束發。
3. 在古代的喪葬儀式中,人們必須斂發以示哀悼。
【組詞】
- 斂財:指秘密或不正當地獲取大量財富。
- 斂容:指收斂或隱藏自己的神情和表情。
- 斂迹:指隱藏行蹤或迹象,很少暴露自己的蹤迹。
【近義詞】
- 收束:指使發絲或衣物緊密地聚集在一起。
- 攏發:指将頭發聚攏或束起來。
【反義詞】
- 散發:指頭發松散而自然地分開或散開。
- 放松:指開放、松懈或放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