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災避禍。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四:“二十三日見衆真凡三十人,多論人治身之本、謝殃之法甚多。”
“謝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意義均與“消災避禍”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謝殃”由“謝”和“殃”組成,字面可理解為“消除災禍”。“謝”在此處表“祛除、遠離”之意,“殃”指災禍、厄運。因此,該詞主要指通過某種方法或行為避免災難,而非直接表示“因禍得福”(中的引申義需謹慎使用,可能為個别來源的擴展解釋)。
古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陶弘景的《冥通記》卷四:“二十三日見衆真凡三十人,多論人治身之本、謝殃之法甚多。” 此處“謝殃之法”指道教中通過修身養性、遵循自然規律來消除災禍的方法。
使用場景
更多信息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冥通記》相關研究,亦可參考漢典網()及滬江線上詞典()的釋義。
謝殃(xiè yāng)這個詞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感謝禍害。它的意思是指在遭受一定的打擊或者困難之後,反而表達對帶來困擾的人或事的感謝。
謝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言部和殳部。它的拆分筆畫是9畫。
《謝殃》一詞最早見于《文史通義·多代世實》:“修飾小謝殃居上。”意指對于小小的困難或打擊,也要學會知足常樂。
《謝殃》的繁體字是「謝殃」。
在古代,「謝殃」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但其意思始終保持不變。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或地區,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别。
他雖然遭受了很多挫折,但是依然選擇謝殃,相信一切都會變好的。
謝絕、謝謝、感謝、報恩
感激、感謝、感恩
埋怨、責怪、怨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