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西域國名。東界 烏孫 ,西達 奄蔡 ,南接 大月氏 ,東南臨 大宛 ,約在今 巴爾喀什湖 和 鹹海 之間,王都 卑阗城 。北部是遊牧區,南部是農業區。南部城市較多,有五小王分治。 漢元帝 永光 元年(公元前43年), 康居王 迎 匈奴 郅支單于 居 康居 東部合力對抗 烏孫 。 元帝 建昭 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護 甘延壽 、副校尉 陳湯 率軍入 康居 ,擊殺 郅支單于 。 東漢 時, 栗弋 、 嚴 、 奄蔡 均為 康居 屬國。 晉 武帝 泰始 中(公元265-274),遣使獻善馬, 南北朝 時,役屬于 嚈哒 。
(2). 唐 羁縻都督府名。 永徽 時在 康國 置,故地在今 蘇聯 ************撒馬爾罕城 。約公元八世紀中葉後,因 大食 勢力東進而廢棄。
“康居”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曆史、文化背景進行綜合解釋:
地理位置
康居是公元前2世紀至8世紀存在于中亞的古國,位于今哈薩克斯坦東部、烏茲别克斯坦及吉爾吉斯斯坦一帶,核心區域在巴爾喀什湖與鹹海之間。其疆域東接烏孫,西鄰奄蔡,南靠大月氏,東南與大宛相鄰。
社會與經濟結構
北部以遊牧為主,南部為農業區,盛産葡萄、馬匹等。都城為卑阗城(冬季王城),夏季王室遷至蕃内地區,形成季節性遷徙的治理模式。
與中原王朝的關系
若需進一步了解康居的考古發現或具體曆史事件,可查閱《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等權威資料。
康居(kāng jū)是一個中文詞彙,具有安居樂業的意思。康居強調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舒適和幸福感,它是指一個人或一個群體生活在一個適宜的環境中,身心健康且處于穩定和和諧的狀态。
康居的拆分部首是廣(guǎng)和屍(shī),共計11個筆畫。
康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代。在中國古代,人們通常把一個舒適、安甯和幸福的家庭生活稱為康居。
康居的繁體字為「康居」,與簡體字相同。
康居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1. 他在自己舒適的小屋裡康居了幾十年。
2. 這個城市的人們生活得很康居,他們享受着自然環境和社會安甯。
1. 康樂(kāng lè):指享受舒適和幸福的樂趣。
2. 安居(ān jū):指居住在一個安全和舒適的環境中。
1. 幸福(xìng fú)
2. 安逸(ān yì)
1. 不安(bù ān)
2. 不幸(bù xìng)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