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监的意思、三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监的解释

(1). 周武王 灭 商 后,以 商 旧都封给 纣 子 武庚 ,并以 殷 都以东为 卫 ,由 武王 弟 管叔 监之; 殷 都以西为 鄘 ,由 武王 弟 蔡叔 监之; 殷 都以北为 邶 ,由 武王 弟 霍叔 监之;总称三监。见 汉 郑玄 《诗·邶鄘卫谱》。一说指 武庚 、 管叔 、 蔡叔 。见《汉书·地理志下》、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三监》。 汉 代儒家依托 周 初三监的事,把三监作为 周 朝的通制。《礼记·王制》:“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於方伯之国,国三人。”参阅 明 杨慎 《升庵经说》卷九、 清 孙希旦 《礼记集解》卷十二。

(2). 唐 代官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的合称。《旧唐书·职官志一》:“ 贞观 元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分将作为少府监,通将作为三监。”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监”一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周朝初期的行政区划与监管体系

  1. 历史背景
    周武王灭商后,为监管商朝遗民,将商旧都地区分封为邶、鄘、卫三地,并设立监管体系。这一措施被称为“三监”。

  2. 组成争议

    • 传统观点:指周武王的三位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监管三地,同时商纣王之子武庚被封于殷都统辖遗民。
    • 另类观点:部分史料认为“三监”指武庚(商纣王之子)与管叔、蔡叔三人,霍叔未被纳入。
      两种说法并存,反映了历史记载的分歧,但核心均为加强对殷商遗民的监督。
  3. 后续叛乱
    武王去世后,三监联合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被周公旦平定。这一事件标志着周朝彻底巩固统治。


二、唐代的三监机构

唐代将国子监(教育)、少府监(手工业)、将作监(工程营造)合称“三监”。


三、其他含义

  1. 现代警衔:指中国警衔体系中的“三级警监”,属高级警官职级。
  2. 引申词义:极少数语境下借指“自我监督”,但此用法罕见且非主流。

“三监”需结合语境判断:

如需深入历史细节,可参考(周初新观点)及(三监叛乱事件)。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监》的意思

《三监》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古代中国皇帝的三个监察机构,包括御史台、大理寺和都察院。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监》这个字由部首“厶”和“监”组成,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三监》一词最早出现在《宋史·官制四·监察之属》中,用来描述皇帝下设的三个监察机构。

繁体

《三监》的繁体字为「三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多种变体。而《三监》没有特殊的古代写法,基本上与现代写法相同。

例句

1. 古代中国的皇帝在治国期间设立了三监,以加强对官员的监督。

2. 御史台、大理寺和都察院是三监中最重要的机构。

3. 皇帝常常通过三监得知百姓的实际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组词

三监察、三监机构、三监体制、三监联动

近义词

监察三司、三法司

反义词

无监察、无监管

别人正在浏览...

白面郎边情宾长残灭飞鼠扶持阁免根捕耕垄更长梦短归去来故阯鸿鹄将至泓窈讲业角匕交零襟儿进荐津气嫉贪如雠亢阳狂疎兰麝梁倚芦藩骆丞莽式啤酒瓶伙破斗钤决硗塉请骸骨清客串敧斜雀儿群辈热力学第零定律人爪乳贙如有所失三望史论书手台钟叹嗟挑针打眼童趣玩易违畔温补五潢吴起象辞献艺遐统媟嫚邪皮子袭凡蹈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