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色生絹。 南朝 宋 鮑照 《飛白書勢銘》:“秋毫精勁,霜素凝鮮。霑此瑤波,染彼松煙。” 明 何景明 《搗衣》詩:“寒機裂霜素,繁杵叩清碪。”
“霜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霜素”指白色生絹,常用于古代詩文描述絲織品或書畫材料。該詞由“霜”(白色霜凍)和“素”(本色、白色)組合而成,強調材質的潔白與純淨。
部分網頁提到“霜素”可比喻“世事無常”(如、2),但此說法未見于高權威性古籍或詞典,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植,需謹慎使用。
主要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中,描述白色絲織品或書畫載體,常見于詩詞、銘文等文體。
若需進一步探究其比喻用法,建議查閱更專業的古籍文獻或權威辭書。
霜素是指霜的成分,多指落在地面、植物、物體表面的結晶物質。這種物質多為水的固态形式,通常是由于低溫而形成的。
霜素的部首是雨,總筆畫數為15畫。
“霜素”一詞源于漢語,是一種形容詞化的名詞。在繁體字中,霜素的字形為「霜素」。
在古代,霜素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仍然采用「霜素」這個字形。
1. 早晨起來,田野上鋪滿了一層厚厚的霜素。
2. 霜素在寒冷的夜晚形成,給大地覆上了白茫茫的一層。
組詞:霜花、霜雪、霜降、霜凍。
近義詞:露水、冰晶、冰霜。
反義詞:雨水、降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