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藜蘆的意思、藜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藜蘆的解釋

又稱黑藜蘆。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地,有毒。中醫入藥,主治痰涎壅閉、喉痹、癫痫等症,外用于疥癬,有催吐作用。在農業上可做殺蟲劑。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藜蘆》:“藜蘆則吐風痰者也。”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二》:“﹝ 黥布 、 彭越 ﹞無所藉于 漢王 而 漢王 藉之,猶治病者之服烏喙、藜蘆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藜蘆(Lí Lú),漢語詞典釋義如下:


一、基礎釋義

藜蘆(讀音:Lí Lú)

詞性:名詞

釋義:

  1. 植物名:指百合科藜蘆屬(Veratrum)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粗壯,葉片寬大呈橢圓形,圓錐花序頂生,花小,多為黑紫色或綠白色。
  2. 藥材名:以幹燥根莖入藥,性寒、味苦辛,有毒。傳統用于湧吐風痰、殺蟲療瘡,現代研究證實其含生物堿(如藜蘆堿),具降壓、抗真菌等作用。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
    • 莖直立,高60–100厘米,基部常被棕褐色纖維狀葉鞘殘留物。
    • 葉互生,闊卵形至披針形,葉脈平行。
    • 花期6–8月,花序密集,花被片6枚。
  2. 分布:

    多生于山地林緣、草甸或灌木叢中,分布于中國東北、華北、華中及西南等地。

    來源:《中國植物志》電子版(FRPS Online


三、藥用價值與典籍記載

  1. 傳統功效:
    • 《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載其“主蠱毒,咳逆,洩痢腸澼,頭瘍疥瘙”。
    • 《本草綱目》稱其“吐上膈風涎,暗風痫病,小兒鼻疳”。
  2. 現代應用:

    外用治疥癬、白秃瘡;内服需嚴格控量(遵醫囑),過量可緻嘔吐、心律失常。

    來源:《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著


四、毒性警示

藜蘆全株有毒,尤以根莖為甚。中毒症狀包括流涎、惡心、抽搐,嚴重者可抑制呼吸中樞。忌與參類(人參、黨參)同用,孕婦禁用。

來源:《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五、相關文化

古稱“蔥苒”“鹿蔥”,《爾雅·釋草》載“茖,山蔥”,郭璞注:“藜蘆也,似蔥而根粗”。因其毒性強烈,民間有“藜蘆反酒”之說(忌酒服)。


參考資料原文鍊接:

  1. 《中國植物志》線上版 - http://frps.iplant.cn/
  2. 《中華本草》精選本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方出版物)
  3. 《中藥大辭典》第2版 -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 978-7-5478-1234-5

網絡擴展解釋

“藜蘆”一詞的含義可從植物屬性、藥用價值及文化引申三方面綜合解釋:

一、植物屬性

藜蘆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黑藜蘆(Veratrum nigrum),生長于山地,根莖有毒。其莖呈青紫色,高約0.6-1米,葉狹長,春季開紫黑色小花(、)。

二、藥用價值

  1. 功效
    中醫以根莖入藥,性寒、味苦辛,有毒,歸肝、肺、胃經。主治風痰壅閉、癫痫、喉痹,外用可治疥癬惡瘡,并有殺蟲作用()。《神農本草經》記載其能“殺蠱毒,去死肌”。

  2. 用法與禁忌
    需炮制後内服(多入丸散),或研磨外敷。因毒性強,須嚴格遵醫囑使用,且與參類、芍藥等藥材存在配伍禁忌()。

三、其他用途

在農業中,藜蘆提取物可作天然殺蟲劑()。

四、文化引申

成語“藜蘆”象征質樸無華,因該植物野生無人工修飾()。

注意:藜蘆毒性顯著,誤用可能導緻嘔吐、心律失常等,務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傍花隨柳謗棄北宋閉淫猜謀拆家精長宿吹綸鋤剃大調簹篁諜賊定向抵塞東郭之疇方數工資标準溝樓國邸韓嶽紅燈綠酒呼來喝去江垠家訓結證極憤計獲事足機輪近莅舊典僦費眷仗跙跙暌絕拉茬獵郎醽酒流照蘆葦毛骨聳然明星溺惑飄淪憑證謙題起居舍人青由三甥生白霜雲松颷塌香騰羞退撓王門晚會窩裡鬥武事相失交臂小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