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稱黑藜蘆。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地,有毒。中醫入藥,主治痰涎壅閉、喉痹、癫痫等症,外用于疥癬,有催吐作用。在農業上可做殺蟲劑。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藜蘆》:“藜蘆則吐風痰者也。”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二》:“﹝ 黥布 、 彭越 ﹞無所藉于 漢王 而 漢王 藉之,猶治病者之服烏喙、藜蘆也。”
“藜蘆”一詞的含義可從植物屬性、藥用價值及文化引申三方面綜合解釋:
藜蘆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黑藜蘆(Veratrum nigrum),生長于山地,根莖有毒。其莖呈青紫色,高約0.6-1米,葉狹長,春季開紫黑色小花(、)。
功效
中醫以根莖入藥,性寒、味苦辛,有毒,歸肝、肺、胃經。主治風痰壅閉、癫痫、喉痹,外用可治疥癬惡瘡,并有殺蟲作用()。《神農本草經》記載其能“殺蠱毒,去死肌”。
用法與禁忌
需炮制後内服(多入丸散),或研磨外敷。因毒性強,須嚴格遵醫囑使用,且與參類、芍藥等藥材存在配伍禁忌()。
在農業中,藜蘆提取物可作天然殺蟲劑()。
成語“藜蘆”象征質樸無華,因該植物野生無人工修飾()。
注意:藜蘆毒性顯著,誤用可能導緻嘔吐、心律失常等,務必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藜蘆》(lí lú)一詞指的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其種子的名稱。該植物體形高大,葉片呈長圓形,花朵為簇狀藍紫色。藜蘆種子表面光滑,呈圓形或扁圓形。這種植物常見于草原地區。
《藜蘆》的部首是艹和鹵,總筆畫數為26。
《藜蘆》一詞的來源比較明确。其中,“藜”這個字的最初意思是指一種粟,後來演變為指代一種可以作為食物的雜草。而“蘆”則是指藜蘆植物的蘆葦狀葉片。
《藜蘆》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藜蘆」。
在古時候,《藜蘆》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使用「藜蘆」這兩個字來表示。
以下是幾個使用《藜蘆》一詞的例句:
1. 草原上盛開着一片片美麗的藜蘆花。
2. 他種了一些藜蘆,希望能收獲豐富的種子。
3. 這個地方的土壤非常適合藜蘆的生長。
組詞:藜蘆地、藜蘆籽、藜蘆田。
近義詞:藜草、麥藜。
反義詞:秧苗、禾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