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鹘拳的意思、鹘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鹘拳的解釋

(1).鹘爪。 唐 白居易 《代鶴答》詩:“鷹爪攫雞雞肋折,鶻拳蹴雁雁頭垂。” 明 貝翺 《孔雀賦》:“鸚能言兮招鶻拳,鸞善舞兮傷自憐。”

(2).指善于搏擊的蒼鷹。 唐 元稹 《酬獨孤二十六送歸通州》詩:“鼇釣氣方壯,鶻拳心頗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鹘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 鹘爪
    指隼類猛禽(如鷹、鹘)的爪子,常用于形容其尖銳、有力的特征。例如:

    • 唐代白居易《代鶴答》中“鶻拳蹴雁雁頭垂”,通過“鹘拳”描繪猛禽攻擊時的姿态。
    • 明代貝翺《孔雀賦》中“鸚能言兮招鶻拳”,以“鹘拳”暗喻危險或威脅。
  2. 善于搏擊的蒼鷹
    引申代指兇猛且擅長捕獵的鷹隼,常被用于比喻勇猛、果敢的人物或精神。例如:

    • 唐代元稹《酬獨孤二十六送歸通州》中“鶻拳心頗尊”,借“鹘拳”表達壯志與氣魄。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詩句背景或詞義演變,可參考《全唐詩》或相關古籍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1.《鹘拳》的意思

《鹘拳》是指一種傳統的中國武術拳法,是中國北方騎兵運用槍弓之前的一種主要搏鬥技能。該拳法動作獨特、迅捷,并以靈活的變化聞名,被視為中國武術中的瑰寶。

2.拆分部首和筆畫

《鹘拳》的拆分部首是鳥(鳥類部首),拆分後可分為“鳥”、“骨”和“手”三個部首。其中,“鳥”部首位于上方,表示與鳥相關;“骨”部首位于中間,表示與骨頭相關;“手”部首位于下方,表示與手相關。

《鹘拳》的總筆畫數為16畫。

3.來源

《鹘拳》源自中國北方古代軍事戰鬥技能,主要起源于遼甯、河北一帶。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拳法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武術拳法。

4.繁體字

《鹘拳》的繁體字為「鶻拳」。

5.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漢字《鹘拳》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沒有明顯的差異。

6.例句

他練習《鹘拳》已經多年,技藝精湛。

7.組詞

鹘舞、鹘翎、拳法、拳擊、拳頭、舉拳。

8.近義詞

閩南拳、清拳、梨花拳。

9.反義詞

柔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