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磨塼成鏡的意思、磨塼成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磨塼成鏡的解釋

《景德傳燈錄·慧能大師》:“ 開元 中,有沙門 道一 住傳法院,常日坐禪,師知是法器,往問曰:‘大德坐禪圖什麼?’ 一 曰:‘圖作佛。’師乃取一塼於彼庵前石上磨。 一 曰:‘師作什麼?’師曰:‘磨作鏡。’ 一 曰:‘磨塼豈得成鏡邪?’師曰:‘坐禪豈得作佛邪?’”後用作比喻事情不能成功的典實。亦作“ 磨磚作鏡 ”、“ 磨甎作鏡 ”。 宋 陸遊 《仰首座求鈍庵》詩:“掘井及泉那用巧,磨磚作鏡未為愚。” 梁啟超 《新民說》十六:“而此三者,在今日之 中國 能有之乎?吾有以知其必不能也。不能而猶雲欲以新道德易國民,是所謂磨甎作鏡、炊沙求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磨塼成鏡”(或“磨磚成鏡”)是一個源自禅宗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基本含義

二、典故出處

源自宋代《景德傳燈錄·慧能大師》:

禅師見僧人終日坐禅欲成佛,便取磚在石上磨。僧人問其故,禅師答:“磨磚作鏡。”僧人困惑:“磚豈能成鏡?”禅師反問:“坐禅豈能成佛?”

三、核心寓意

  1. 批判盲目努力:強調若方向或方法錯誤(如用磚制鏡、僅靠坐禅成佛),再刻苦也徒勞無功。
  2. 禅宗思想體現:主張頓悟而非形式化的修行,反映禅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理念。

四、常見誤讀

部分解釋(如、7)将其理解為“通過努力将事物改進至完美”,可能與字面直譯混淆。實際成語多用于否定語境,警示方法的重要性。

五、近義表達

建議使用時注意語境,避免混淆原意。如需深入探究禅宗背景,可參考《景德傳燈錄》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磨塼成鏡

磨塼成鏡(mó qū chéng jìng)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的一種傳說,意思是通過不斷磨練和修煉,最終達到完美的目标。

磨塼成鏡的部首是石(石頭),由“石”和“白”兩個部首組成。石部意為與石頭相關的事物,白部意為光明。這兩個部首合在一起,代表通過磨砺來變得光亮。

磨塼成鏡的總筆畫數是21畫。

磨塼成鏡一詞源自于古代的童話故事《石鏡記》。故事講述一個小童磨石為鏡,努力讓它變得像鏡子一樣光亮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石鏡被用來象征一個人自我修煉和提高自我的過程。

在繁體字中,《磨塼成鏡》可以寫成「磨礄成鏡」。

在古時候,磨塼成鏡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意思都是相同的。在《說文解字》中,磨塼成鏡的寫法為「砥砺形鏡」,意為通過刻苦修煉來完善自己。

以下是一些關于磨塼成鏡的例句:

1. 沒有任何缺點是一種缺點,我們應該不斷磨塼成鏡,提高自己。(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ourselves, like polishing a mirror, because having no flaws is a flaw itself.)

2.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磨塼成鏡,變得更加明亮。(In the journey of life, we need to polish ourselves like a mirror to become brighter.)

一些和磨塼成鏡相關的組詞:

1. 磨砺(mó lì):磨練、鍛煉自己。

2. 自修(zì xiū):自我修養和提高。

一些與磨塼成鏡具有類似意義的詞語:

1. 去凡塵(qù fán chén):超越塵世,追求高尚的目标。

2. 砥砺前行(dǐ lì qián xíng):努力練習和提高,以達到更高的境界。

一些與磨塼成鏡相反意義的詞語:

1. 敷衍塞責(fū yǎn sè zé):對工作或任務草率敷衍,不認真對待。

2. 粗制濫造(cū zhì làn zào):做事隨便馬虎,不追求完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