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駐紮據守。《後漢書·馮衍傳》:“方今為将軍計,莫若屯據大都,鎮撫吏士。”《舊唐書·馮盎傳》:“時有賊數萬屯據險要,不可攻逼。”《資治通鑒·唐肅宗至德元年》:“今人不聊生,鹹思報國,競相結據,屯據鄉村。”
“屯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駐紮據守,主要用于軍事語境。以下是詳細解析: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屯據”可擴展至政治或經濟領域的控制,甚至帶有負面色彩(如壟斷、權力争奪)。但此類用法缺乏古籍或權威詞典支持,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引申,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屯據”是典型的軍事術語,強調通過駐紮實現據守。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古籍用例,可參考《後漢書》《資治通鑒》等文獻原文。
屯據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屯”的拆分部首是屍,筆畫為5畫;“據”的拆分部首是扌,筆畫為8畫。
屯據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在軍事術語中,屯據是指軍隊在特定地點集結整頓,作好準備,以備後續行動。此外,“屯”字也有農村中集結牲畜或糧草的意思;“據”則表示占據、據守。“屯據”一詞則表示軍隊或民衆在特定地點停駐、屯兵或屯糧等。
《屯據》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屯據」。
根據《康熙字典》,在古時候漢字中,“屯”字的寫法為“屯(屍屯)”;“據”字的寫法為“捄(扌句)”。這些書寫形式可能會與現代漢字略有區别。
1. 部隊已在戰略要點屯據,為下一步行動做準備。
2. 為了應對災害,政府屯據了大量的救災物資。
屯守、據點、屯兵、屯糧
駐紮、駐守、駐兵、安置
離開、撤退、解放、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