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解衣般礡”。 黃質 《貴池塢渡湖北垞為任鞠友題古松歌》:“解衣槃磅坐其下,赤日當午忘梅炎。”
“解衣盤磅”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神閑意定、不拘形迹的狀态,後多用于形容行為灑脫、不受拘束。該詞與“解衣般礴”為同源成語,常見于文學或書畫創作場景中,表現人物自由率真的狀态。
典故溯源
源自《莊子·田子方》中記載的“解衣般礴”故事:宋元君作畫時,衆畫師戰兢拘謹,唯有一人解衣露體、盤腿而坐,神态自若。莊子以此比喻藝術創作需超脫束縛。
文學引用
近代黃質在《貴池塢渡湖北垞為任鞠友題古松歌》中寫道:“解衣槃磅坐其下,赤日當午忘梅炎”,展現文人雅士不拘小節的風範。
多用于描述藝術創作或文人雅士的灑脫狀态,如:“畫家解衣盤磅,潑墨揮毫間盡顯豪情”。由于語義較生僻,現代日常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評論或曆史典故解析中。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詩詞引用等權威來源,如需更多用例可參考。
《解衣盤磅》是一個成語,源自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它指的是解開衣服的襟扣和系帶,以便進行稱量。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磅秤來稱量物品的重量,而為了保證準确度,需要先解開衣服,以免衣服的重量對物品的稱量結果産生幹擾。因此,這個成語也隱含着準确、認真和細緻的含義。
對于《解衣盤磅》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和十九個筆畫。其中,左邊的部首是“衣”,代表衣物的意思;中間的部首是“皿”,代表盤子、秤砣等物品的意思;右邊的部首是“石”,代表石頭的意思。整個成語的組詞結構是衣盤磅。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荀子·解蔽》一文中,其中有一句話說道:“仁者同是天下之人,而禮義決不敢解衣盤磅。”這也是最早出現《解衣盤磅》這個成語的文獻記載。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解衣盤礤」。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對于《解衣盤磅》這個成語來說,它的寫法較為固定并未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解衣盤磅》這個成語的例句:
1.董事長對員工的工作質量要求很高,他常常說:“在這個公司,我們必須解衣盤磅地做每一件事情。”
2.這個項目的核算工作非常重要,要保證數據的準确度,必須解衣盤磅地核對每一個數字。
一些與《解衣盤磅》相關的組詞有:“嚴謹”、“細緻”和“認真”。這些詞語都傳達了相似的意思,強調做事情的時候需要認真細緻,不偏離主題。
與《解衣盤磅》意義相反的成語有“馬虎從事”、“粗心大意”和“草率從事”。與《解衣盤磅》相對比,這些成語指的是工作或行動中的不細緻、不認真和不仔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