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ngth and breadth of land] 土地的面積。東西的寬度為廣,南北的長度為袤
廣袤可千裡。——《漢書·賈捐之傳》
(1).指土地面積。從東到西的長度叫“廣”,從南到北的長度叫“袤”。《淮南子·天文訓》:“欲知東西南北廣袤之數者,立四表以為方一裡距。”《漢書·賈捐之傳》:“ 元封 元年立 儋耳 、 珠厓郡 ,皆在南方海中洲居,廣袤可千裡。”《資治通鑒·周赧王二年》:“縱某至某,廣袤六員。” 胡三省 注:“東西為廣,南北曰袤。” 宋 蘇轼 《上文侍中論榷鹽書》:“ 解池 廣袤不過數十裡,既不可捐以予民,而官亦易以籠取。”
(2).開闊;廣闊。 唐 歐陽詹 《二公亭記》:“形勢廣袤,四隅若一,含之以澄湖萬頃,挹之以危峯千嶺。” 宋 梅堯臣 《希深惠書言與師魯永叔子聰幾道遊嵩因誦而韻之》詩:“捫蘿上岑邃,仙屋何廣袤。”《清史稿·食貨志一》:“關外土曠人稀, 蒙古 地尤廣袤,利於屯墾。”
“廣袤”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廣袤”讀作guǎng mào,主要形容土地、天空等遼闊無邊的景象,常用來表達空間或範圍的廣闊性,如草原、湖泊、疆域等。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3、5等來源。
廣袤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事物的面積或範圍廣闊、遼闊。
廣袤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廣”和“衣”。其中,“廣”是左右擴展的意思,表示廣闊無邊。而“袤”則是裹或包裹的意思,表示廣闊的樣子。
廣袤這個詞的來源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詩經·小雅·鴻雁》中,就有“廣袤之北,維鴻之羽”一句描述北方廣闊無邊的大地。後來,廣袤逐漸演變為一個常用詞彙,用來形容寬廣無垠的面積。
在繁體字中,廣袤的寫法保持不變。它們的形狀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候,廣袤的寫法有所差異。早期的字形中,“廣”字的頂部是一個橫線,表示廣闊無邊的意思;而“袤”字的主體則由兩個象征布料的線條構成。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簡化,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以下是幾個示例句子,展示廣袤這個詞的用法:
1. 那個湖的面積廣袤無邊,非常壯觀。
2. 他眺望着前方廣袤的田野,感到心曠神怡。
廣袤這個詞可以和其他詞語組成詞組,例如:
1. 廣袤無垠:形容面積非常廣闊,沒有邊界。
2. 廣袤大地:形容地面的面積廣闊,一望無際。
廣袤的近義詞有:廣闊、寬廣、遼闊。
廣袤的反義詞有:狹小、有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