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甌檥 ”。瓯中的茶沫,借指茶。《太平禦覽》卷八六七引 晉 王浮 《神異記》:“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蟻之餘,不(必)相遺也。”《太平廣記》卷四一二引作“檥”。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陸龜蒙》:“ 龜蒙 嗜飲茶,置小園 顧渚山 下,歲入茶租,薄為甌蟻之費。” 唐 陸龜蒙 《甫裡先生傳》作“甌檥”。
“瓯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茶文化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茶文化專題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探讨相關文獻或茶文化背景,可參考《太平禦覽》《唐才子傳》等典籍。
《瓯蟻》這個詞是指一種生活在福建瓯江流域的特有螞蟻。瓯蟻是福建地區特有的一種昆蟲。
對于《瓯蟻》這個詞,它的部首是玉,并且它有12個筆畫。
瓯蟻一詞來源于福建地方方言,其中“瓯”指的是瓯江流域的地方,“蟻”則是指螞蟻。
在繁體字中,瓯蟻的字形是「甌蟻」。
在古時候,瓯蟻的字寫作「甌蟻」,字形與繁體字相同。
在福建的瓯江流域,人們常常能看到繁忙的瓯蟻在地面上穿梭。
瓯蟻在組詞中常常與其他詞語連用,例如「瓯蟻堆」、「瓯蟻窩」等。
福建地區還有一種與瓯蟻相似的昆蟲叫做「閩蟻」,它們在外貌和生态上有些相似。
與瓯蟻相對的反義詞可以是一些其他昆蟲,比如「蜘蛛」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