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詩經的意思、詩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詩經的解釋

[Shi Jing(Classic of Poetry);The Book of Songs] 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周朝初年(公元前11世紀)到春秋中期(前6世紀)的詩歌305篇。分“風”、“雅”、“頌”三大類。“風”采自民間樂曲,“雅”是王都附近的樂曲,“頌”是祭祖祀神的樂曲。所有詩歌均可歌唱,但樂譜今已不傳。其内容對統治者征戰田獵,貴族集團奢侈荒淫的生活,人民的勞動生活和婚姻愛情都有所反映。形式以四言為主,采用了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這些創作手法為後代詩人所繼承。漢代将《詩》列入儒家經典,稱為《詩經》,為“五經”之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原名《詩》或《詩三百》,收錄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公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305篇。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詩”本義為“言志之文”,《說文解字》釋“詩”為“志也,從言寺聲”,強調其抒發心志的功能;“經”則指經典典籍,《玉篇》釋為“常也,法也”,代表典範性與權威性。二者結合,“詩經”即指承載禮樂教化與人文精神的詩歌經典。

全書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1. 風(160篇):收錄十五國民歌,如《周南·關雎》《秦風·蒹葭》,反映各地民俗與百姓生活,語言質樸生動,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指出其“開創現實主義詩歌傳統”(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2. 雅(105篇):含《大雅》《小雅》,多屬貴族宴飲、朝會樂章,如《鹿鳴》用于宴賓,《文王》歌頌周王朝功績,語言莊重典雅,被王國維稱為“中國史詩之雛形”(來源:《觀堂集林》)。
  3. 頌(40篇):祭祀樂歌,含《周頌》《魯頌》《商頌》,如《清廟》歌頌周文王,句式簡短重複,具有宗教儀式特征,朱自清在《經典常談》中認為其“保存商周祭祀文化原貌”(來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

其文學價值體現為“賦、比、興”手法,南宋朱熹《詩集傳》定義:“賦者,敷陳其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詩經》對後世影響深遠,孔子評“《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稱其為“中國韻文之祖”(來源:魯迅博物館官網)。

網絡擴展解釋

《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原名《詩》或《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後稱《詩經》。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概況

  1. 成書時間:收錄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前6世紀)約500年間的詩歌,編定于春秋時期。
  2. 篇目數量:共311篇,其中305篇有内容,6篇為“笙詩”(僅有标題,如《南陔》《白華》等)。

二、内容分類

分為“風”“雅”“頌”三大類:

三、藝術特色

四、曆史地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篇目或表現手法,可參考《毛詩正義》等權威注本。

别人正在浏覽...

襃責褊短常時産褥熱車圍貙牙摧撥粗衣淡飯麤缯當行出色大遠登幽州台歌調年豆粥頓備放心托膽番紙鋒戈扶婁複印機公約數孤标傲世歸甯國婿韓湘喤喤黃鼠黃天魂亡魄失狡焉思逞靖默矜育距衰淚顆子林囿馬術慜念南頓内試朋侶千裡輕關青紅幫窮坎棋枰日已三竿瑞獸埽緷折腳铛時鮮衰罷數碼相機梳起送暖偎寒蘇軟同恤外番溫帶海洋性氣候小抄小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