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ze county] 縣名。在山東省
菏澤(Hé Zé)是漢語中的一個專有名詞,具有地理名稱與曆史文化的雙重含義,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展開:
特指菏水,古水名。始見于《尚書·禹貢》:"導菏澤,被孟潴",指源自古菏澤(湖泊)的河流。字形從"艸"(草),"可"聲,屬形聲字,本義為水名。
本義為水聚彙之地,《說文解字》釋為"光潤也",引申為湖泊、沼澤。在"菏澤"中取其地理含義,指水域或水草豐茂之地。
先秦時期著名大澤,位于今山東省西南部。《周禮·職方》載:"兖州,其澤薮曰大野,其浸曰菏澤。" 其範圍涵蓋今菏澤、濟甯一帶,後因黃河泛濫逐漸淤平。
菏水為古濟水支流,西通濟水,東接泗水,是春秋戰國時期溝通中原與江淮的重要水道。《水經注》載:"菏水出濟陰定陶縣北……東至湖陵入泗。"
自2000年 起為山東省地級市,以古菏澤為名。轄牡丹區、定陶區及郓城等7縣,總面積12,239平方公裡。因明清時期曹州府治所遷此,别稱"曹州",現以"中國牡丹之都"聞名。
綜合參考
“菏澤”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地理名稱
菏澤是山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于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古稱“曹州”,現以“中國牡丹之都”聞名。其名源于古代天然湖泊“菏澤”,因境内有菏山而得名。《尚書·禹貢》記載“導菏澤,被孟豬”,印證了其作為上古九澤之一的曆史淵源。
行政區劃
現代菏澤市總面積約1.2萬平方千米,轄2區7縣,包含牡丹區、定陶區及單縣、曹縣等縣。地理位置為北緯34°39′—35°52′,東經114°45′—116°25′,南北長157千米,東西寬140千米。
其他釋義争議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菏澤”被引申為形容品德敗壞的成語,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對古地名含義的誤讀或衍生,需謹慎采信。
若需了解菏澤牡丹文化、經濟概況等擴展信息,可進一步查閱山東省政府或文旅部門發布的官方資料。
盎溢巴勒斯坦蚌淚繃爬吊拷鞭杻駁議柴頭腦殻觇标趁魚馳驅弛仗觸邪詞眼貸假德運堆砌忿欝告助更步跟官官迷心竅蒿菜鶴邑黃策子恢遠降輯剪枝嬌情介甲進啖擠匝狼津雷打不動簾視壁聽烹分甓甃啟右栖志繞彎肉排繕人升元帖釋巾誓令瘦薄宿本速忌夙世太一探春繭套話調鼎眺覽調琴鐵茅無德而稱武家樣仙圃惜别稀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