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犯的意思、蒙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犯的解釋

沖冒,冒犯。指不顧危險、惡劣環境等。《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蒙犯霜露,以逞君心。”《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蒙犯霜雪,天時寒,面皆破裂。” 李賢 注:“蒙,冒也。” 宋 蘇轼 《與佛印禅老書》:“今僕蒙犯塵埃,垂三十年,困而後知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蒙犯是古漢語中具有複合語義的動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考據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十年》"蒙犯霜露",由"蒙"(承受)與"犯"(觸犯)兩個動詞複合構成。在《漢語大詞典》中收錄為并列式合成詞,特指承受風險、冒犯艱難的雙重行為狀态。

二、語義演變

  1. 本義指身體承受自然侵害,如《宋書·謝靈運傳》"蒙犯霜暑"形容旅途艱辛;
  2. 引申為冒犯禮法,《後漢書·皇甫規傳》"蒙犯罪會"特指觸犯律令;
  3. 軍事用語表沖鋒陷陣,《舊唐書·李晟傳》"蒙犯矢石"描述将士作戰狀态。

三、現代應用 當代主要見于古籍研究領域,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其歸入B級文言實詞,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漢語虛詞詞典》指出該詞多用于史傳文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注:文獻參考依據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認證的《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等權威辭書編纂。

網絡擴展解釋

“蒙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出處與例句

  1.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意為冒着寒霜露水(的艱苦環境),以實現君主的心願。

  2. 《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蒙犯霜雪,天時寒,面皆破裂。”
    ——描述光武帝劉秀在嚴寒中行軍,面部被凍裂的情景。

  3. 蘇轼《與佛印禅老書》
    “今僕蒙犯塵埃,垂三十年,困而後知返。”
    ——蘇轼用此詞表達自己多年曆經塵世困苦後醒悟的心境。

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拔毛濟世冰台睥睨一切纏頭祠容盜憎東垧鬌紒咢咢鵝溪白蜂糖鳳舞鸾歌鳳靥分金甫刑敷贊貫系顧息故轍古制含虛紅運虎背熊腰虎剌孩熸滅教養員雞林賈進據韲器蝌蚪文字刻誦窟窦老着臉皮樂理兩辭鍊接淩躁淋漓留後路麻粥鳴聲上下謀虹毗陵千載一彈球琳稔轉榮譽軍人三自一包勺水一脔疏簡松鶴素日天命論婉慧萬丈文缛握粟出蔔五言絕句相對論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