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毗陵的意思、毗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毗陵的解釋

[ PiLing, Chang prefecture in Jiang Su Province] 今江蘇省常州市

詳細解釋

亦作“毘陵”。1.古地名。本 春秋 時 吳 季劄 封地 延陵邑 。 西漢 置縣,治所在今 江蘇省 常州市 。 三國 吳 時,為 毗陵 典農校尉治所。 晉 太康 二年始置郡,治所移 丹徒 。曆代廢置無常,後世多稱今 江蘇 常州 一帶為 毗陵 。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今人謂 貝州 為 甘州 , 吉州 為 廬陵 , 常州 為 毗陵 。” 明 高濂 《玉簪記·下第》:“ 毘陵 城下水悠悠,不洗古今愁。” 清 朱之瑜 《陽九述略·緻虜之由》:“其時 南徐 、 毗陵 、 吳興 、 金閶 ,設能多出奇兵,掎角此虜,其有隻輪北濟乎!”

(2).指 明 代學者、藏書家 唐順之 。因其為 武進 人,故稱。 清 吳偉業 《汲古閣歌》:“ 嘉 隆 以後藏書家,天下 毗陵 與 琅邪 。”參閱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七·常州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毗陵是古代中國的重要地名,其詞義及曆史演變如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毗陵(Pílíng)屬專有名詞,最早見于春秋戰國時期,原為吳國屬地名稱。字面中“毗”意為“鄰近、連接”,“陵”指丘陵地貌,合稱反映其地處江南丘陵與平原交界的地理特征。西漢始設毗陵縣(治所在今江蘇常州市),隸屬會稽郡,後成為江南地區行政中心之一。

二、曆史沿革與行政區劃變遷

  1. 漢代建制

    漢武帝元狩年間(前122—前117年)正式設立毗陵縣,屬會稽郡。《漢書·地理志》明确記載其管轄範圍涵蓋今常州、無錫、江陰等地。

  2. 三國至南北朝

    三國吳時升格為毗陵典農校尉(農墾軍事重鎮),西晉因避司馬懿祖父司馬伷名諱(“伷”與“陵”音近),于太康二年(281年)更名為晉陵,此名沿用至隋唐。

  3. 文化符號延續

    雖行政名稱變更,“毗陵”作為文化符號仍見于典籍。如清代“毗陵七子”指常州籍文人群體,印證其曆史影響力的延續性。

三、現代地理對應與文化遺産

今江蘇省常州市存毗陵路等地名遺存,常州博物館藏東漢“毗陵”銘文銅器(1958年出土),為地名實證。2013年常州啟動“毗陵文史叢書”編纂工程,系統性整理地方文獻遺産。


權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第10卷,頁782
  2.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頁1893
  3. 常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常州市志·建置沿革》(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

網絡擴展解釋

“毗陵”是一個具有曆史地理屬性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權威資料進行解析:

核心含義(基于)

  1. 曆史地名
    毗陵是江蘇省常州市的古稱,最早可追溯至西漢時期設置的縣(治所在今常州市)。三國至晉代演變為郡名(毗陵郡),後因朝代更疊多次更名,但始終指代常州及周邊區域。例如:

    • 西漢置縣,三國吳設“毗陵典農校尉”。
    • 宋代陸遊曾記載“常州為毗陵”(《老學庵筆記》)。
  2. 地域範圍
    廣義上涵蓋今常州、無錫、江陰等地,狹義多指常州市區及武進區一帶。

其他争議解釋(需謹慎對待)

部分低權威來源提到“毗陵”可能指古代官名或陵墓建築,但此類說法缺乏權威史料支撐,可能是對“毗”字(有輔助、鄰近之義)的誤讀,或與其他詞彙混淆所緻,建議以曆史地理解釋為準。

補充信息

明代學者唐順之(常州武進人)因籍貫被稱為“毗陵先生”,屬于引申用法,非詞彙本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無一失爆竿逼漢弊陋駁查籌借刍尼醇醲綽路馬出幽升高黛綠反目成仇風窗逢俉豐悅關閈航運後天灰礮焦原祭報積不相能鞿靮金漆飯桶祲象九品中正舉烽亢池肯酒留質銮輿媢怨明旦名宿扁舟意匹夫不可奪志也平展展嚬笑喬妝改扮棋奁球球蛋蛋鋭景桑經搧惑砂壤沙吒蛇蟺實确詩商稅吏碩望滕薛争長痛覺橐奸萬事亨通為情向暮撨犷骁遊新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