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簡的意思、疏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簡的解釋

亦作“疎簡”。1.散漫,隨便。《後漢書·窦武傳》:“兄子 紹 ,為虎賁中郎将,性疎簡奢侈。”《陳書·到仲舉傳》:“性疎簡,不幹涉世務,與朝士無所親狎,但聚財酣飲而已。”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颀》:“性疎簡,厭薄世務,慕神仙,服餌丹砂。”

(2).疏遠簡慢。《三國志·魏志·邢颙傳》:“家丞 邢顒 ,北土之彥…… 楨 ( 劉楨 )誠不足同貫斯人,并列左右。而 楨 禮遇殊特, 顒 反疎簡。”

(3).粗疏簡略。《魏書·刑罰志》:“ 魏 初,禮俗純樸,刑禁疏簡。” 明 沉受先 《三元記·遣妾》:“財非輕鮮,禮非疎簡,隻因有事關心,悶思實難排遣。”

(4).蕭疏挺拔。 宋 蘇轼 《墨君堂記》:“獨 王子猷 謂竹君,天下從而君之,無異辭……君又疎簡抗勁,無聲色臭味可以娛悅人之耳目鼻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疏簡"是漢語中具有多義性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形義與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

一、形義解構

  1. 單字溯源

    • "疏"在《說文解字》中釋為"通也",本義指開通溝渠,後衍生出"稀疏""粗疏"之意(《漢語大詞典》第7冊)。
    • "簡"原指竹簡,引申為"簡單""省略",《廣雅·釋诂三》載:"簡,略也"(《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
  2. 複合詞義

    二字組合後形成遞進式語義,既包含空間排列的稀疏感,又蘊含人為簡化的行為特征,如宋代《集韻》所述:"疏者去其密,簡者約其繁"。

二、現代語義體系

  1. 形容詞用法

    • 指事物排列稀疏、結構簡單,如:"院落疏簡,僅植梧桐二三"(《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用例)。
    • 形容文風簡略質樸,清代姚鼐《古文辭類纂》評韓愈文"疏簡有法,不事雕琢"。
  2. 動詞用法

    表示删繁就簡的行為,明代張岱《陶庵夢憶》自序:"疏簡舊稿,十不存一"。

三、權威文獻佐證 該詞在曆代典籍中高頻出現:《漢書·藝文志》載"奏事疏簡,直陳其要";唐宋八大家文集中計有17處涉及"疏簡"的文風評價(中華書局《全唐文》《全宋文》數據庫)。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漢語史稿》中将"疏簡"歸入"互補型複合詞"類别。

網絡擴展解釋

“疏簡”是一個多義複合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散漫、隨便
    指行為或性格不拘束、缺乏嚴謹。如《後漢書·窦武傳》提到窦紹“性疎簡奢侈”,形容其生活作風隨意。唐代詩人李颀也被描述為“性疎簡,厭薄世務”。

  2. 疏遠簡慢
    表示人際關系的冷淡或禮節上的怠慢。例如《三國志》記載邢颙因劉桢受禮遇而自己“反疎簡”。

  3. 粗疏簡略
    指内容或形式不夠細緻。如《魏書》提到北魏初期“刑禁疏簡”,形容法律制度粗略。

  4. 蕭疏挺拔
    用于形容自然景物的清瘦而有風骨。蘇轼在《墨君堂記》中以“疎簡抗勁”描繪竹子的姿态。

二、語境應用

三、詞源解析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詞義,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後漢書》《三國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候博練采葑熾爨池鳳沖猋床墊楚賦珰子誕譽雕瓠調揭督促俄測二號人物飛鄰風波亭摓掖廣舃匦旌軱戾國畿鼓鞄暵地駻突渾壹浃淪肌髓澗流佼黠譏毀靜姝寄情積貯儁望六府龍鱗龍雨镂氷驢脣馬觜緑肥作物拟行路難蓬阆疲冗撲棰撲肉切雲凄切權豎生遂司的克體育手段通憂共患筒竹布頭蹄跎漢霧幛顯戮閑邀邀校勇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