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窟窦的意思、窟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窟窦的解釋

(1).洞空貌。

(2).洞穴;巢穴。《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五二回:“我這箇山叫做 鳳凰山 ,我這箇山上就是鳳凰的窟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窟窦(kū dòu)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現屬生僻詞,現代漢語詞典已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獻及方言中仍有痕迹。其核心含義指洞穴或孔竅,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1. 《說文解字》釋為“兔窟也”,本義指動物挖掘的洞穴,後引申為泛指孔穴、地洞。

    例:《詩經·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中“窒”即堵塞窟穴之意(間接關聯)。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中華書局線上版參考)。

  2. 《說文》載“窦,空也”,本義為孔穴、門洞,如“狗窦”(牆洞)。

    例:《左傳·襄公十年》“筚門閨窦之人”指貧者居所的簡陋門洞。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窟窦合用

    二字同義複用,強調“孔穴”的深層或隱蔽性,常見于唐宋文獻。

    例:唐代韓愈《送窮文》“蠅營狗苟,驅去複還”中“狗苟”暗喻鑽營窟窦之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1. 避難藏身之所

    古代文獻中常指盜匪或隱士藏匿的洞穴,含貶義。

    例:《後漢書·隗嚣傳》“依阻山窟,為寇盜淵薮”。

    來源:《二十四史全譯》(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人體孔竅的婉稱

    中醫古籍以“窟窦”代指耳鼻等孔竅,如《黃帝内經·素問》提及“九竅”為氣血流通之窦。

    來源:《中醫基礎理論》(人民衛生出版社)。

  3. 方言遺存

    部分北方方言(如晉語)仍用“窟窿”指孔洞,“窦”在閩南語中保留“孔穴”義(如“鼻窦”)。

    來源:《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


三、現代使用與語義變遷


參考文獻原文标注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中華書局。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版。
  4. 《二十四史全譯》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版。
  5. 《黃帝内經·素問》人民衛生出版社校注本。
  6. 《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版。
  7. 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1980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窟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洞空貌
    指物體内部呈現空洞的狀态,形容空間通透或中空的結構特征。例如在描述山體或岩石内部時,可用此詞表達空間形态。

  2. 洞穴;巢穴
    多指動物或人居住的天然洞穴或隱蔽居所。如明代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中提及:“我這箇山叫做鳳凰山,我這箇山上就是鳳凰的窟竇”,此處即指鳳凰的栖息巢穴。


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钗梁鳳晨戒從征踶齧凍硬鬥食襎裷飛翼府經浮冗關侯矽谷歸壹黑咕嚨冬合殺家廚将遇良材椒鹽箕疇解怒借紫疾非進鎮繼興谲誂居勿揆搆愧怍攬收擂鼓篩鑼練祭令母漏發買撥來芒忽民仇麛裘糜軀碎首沐雨梳風那麼内狀泥緘球杖踢弄熱暑融暢賞揭深隍神蓬賒遠樹根宿昔交醰醰頭午推許晚霞烏蓲污種顯諡小詩謝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