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稽慢的意思、稽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稽慢的解釋

遲延怠慢。 宋 司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傷國者疏》:“凡臣所欲言者,陛下略已行之。臣稽慢之罪,實負萬死。” 宋 蘇轼 《司馬溫公行狀》:“小臣稽慢,罪當萬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稽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ī màn,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構成

    • 稽:本義為“停留、延遲”,引申為“考核、審查”。
    • 慢:指“怠慢、不敬”,強調态度上的輕視。
      組合後,表示“因拖延而表現出怠慢或不敬”。
  2. 核心含義
    多用于描述對上級、長輩或重要事務的遲延與不尊重,兼具行動和态度上的雙重貶義。


二、語境與用法

  1. 古代文獻用例

    • 宋代司馬光在奏疏中自陳:“臣稽慢之罪,實負萬死”,體現因拖延公事而自責。
    • 蘇轼《司馬溫公行狀》中“小臣稽慢,罪當萬死”,強調對職責的怠慢。
  2. 使用場景
    常見于古代公文、自謙或批評語境,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研究,指因拖延導緻的不敬行為。


三、近義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稽”的演變或具體古籍案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稽慢

稽慢(jī mà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身部)和“曼”(曼部)組成。稽的拆分部首是“禾”(禾部)和“子”(子部),慢的拆分部首是“心”(心部)和“曰”(日部)。

稽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左傳》和《穀梁傳》中,向人表示态度輕蔑、敷衍慣常的行為。繁體字形為「稽慢」。

在古時候的寫法中,稽慢是使用篆書的形式寫成。篆書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字體書寫形式,具有濃郁的藝術感。

一些使用稽慢的例句如下:

  1. 他的懶散态度實在是太稽慢了,不值得信任。
  2. 面對老師的問題,他隻是稽慢地聳了聳肩。
  3. 他的回答簡直是稽慢至極,完全沒有認真對待。

以下是一些由“稽慢”組成的詞語:

  1. 稽查:對某事進行仔細的觀察和調查。
  2. 稽考:對某個問題進行細緻而謹慎地考察。
  3. 稽核:對某個組織或工作進行仔細檢查。

與“稽慢”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怠慢:指不尊重、冷落、敷衍對待。
  2. 漠視:表示對某事不關心,不重視。
  3. 輕慢:形容态度傲慢、不尊重。

與“稽慢”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恭敬:表示對他人或事物表示尊重、恭敬。
  2. 尊重:表示對他人或事物給予高度重視和尊敬。
  3. 認真:指對事情或任務非常用心、努力。

總之,“稽慢”這個詞語在漢語中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态度輕蔑、敷衍,表示不尊重和不重視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