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菩薩蠻的意思、菩薩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菩薩蠻的解釋

(1). 唐 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子夜歌》《重疊金》。小令四十四字,前後阕各兩仄韻轉兩平韻。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下:“ 大中 初……其國( 女蠻國 )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製‘菩薩蠻曲’。” 明 楊慎 《丹鉛總錄·詩話·菩薩鬘》:“ 唐 詞有‘菩薩蠻’,不知其義。按小説, 開元 中, 南詔 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號‘菩薩鬘’,因以製曲。”

(2).曲牌名。屬北曲正宮。字數與詞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

(3). 宋 代稱伊6*6*蘭教徒為菩薩蠻,阿拉伯文的音譯。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二:“樂府有《菩薩蠻》,不知何物,在 廣 中見呼蕃婦為菩薩蠻因識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菩薩蠻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菩薩蠻”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學及文化背景綜合理解:

一、詞牌起源與結構

“菩薩蠻”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後發展為經典詞牌,屬小令體裁,共44字,分上下阕,各兩仄韻轉兩平韻,音律起伏富有變化。别名包括《子夜歌》《重疊金》等,常見于唐宋詞人創作,如李白、溫庭筠、韋莊等均有名作傳世。

二、曆史背景與文化含義

  1. 女蠻國使者形象
    唐代“菩薩蠻”得名于女蠻國(今緬甸一帶)使者的裝扮。她們頭戴金冠、身披珠寶,形似菩薩,被稱為“菩薩蠻隊”,其歌舞表演成為貴族宴會的風尚。

  2. 唐代貴族文化符號
    在唐朝,“菩薩蠻”特指來自西南夷的歌舞伎,她們容貌絕美、技藝高超,常被貴族豢養以彰顯身份。詩人常以“天仙”“笑語嫣然”形容其風采。

三、文學應用與經典作品

  1. 主題多樣
    既有閨怨相思(如李白《平林漠漠煙如織》),也有家國情懷(如辛棄疾“西北望長安”),或田園風光(如韋莊“春水碧于天”)。

  2. 藝術特色
    常用對比手法,如李煜“花明月暗籠輕霧”以景襯情;語言凝練,如溫庭筠“小山重疊金明滅”僅14字勾勒女子晨妝畫面。

四、現代引申意義

當代語境中,“菩薩蠻”可比喻女子美貌(如“活生生的菩薩蠻”),或形容事物完美,但此用法多見于文學化表達,且權威典籍中較少見。

附:經典名句選析

建議進一步查閱《全唐詩》《宋詞選》等權威文獻,了解更豐富的作品與賞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菩薩蠻的意思

《菩薩蠻》是一首古代文學作品,它以描繪菩薩蠻女子的心聲為主題。菩薩蠻一詞表示一種女子的形象,表達出她們追求自由和獨立的願望。

拆分部首和筆畫

《菩薩蠻》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艹"和"蠻"兩個部首,分别表示植物和蟲子。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來源和繁體

菩薩蠻一詞最早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之後,李白的《蜀道難》中也有“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嶽;菩薩蠻葉下,立足何時節。”這樣的描述。

在繁體字中,菩薩蠻以「菩薩蠻」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菩薩蠻的古漢字寫法是「菩蒲蔓」,用以表達相同的意思。

例句

2012年,作家陳忠實在他的《菩薩蠻·走仙閘》中寫道:“黃昏我一路走盡浙江府按紐,忽爾即當了山江往裡走。”

組詞

菩薩蠻的組詞有:菩薩蠻女、菩薩蠻葉、菩薩蠻竹。

近義詞

與菩薩蠻意思接近的詞有:蔓草曼舞女。

反義詞

與菩薩蠻對立的詞語包括:束縛、依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