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語的意思、發語的詳細解釋
發語的解釋
(1).說話,開口。 唐 劉知幾 《史通·浮詞》:“是以伊、惟、夫、蓋、發語之端也。焉、哉、矣、兮,斷句之助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秘書省書繁露後》:“ 仲舒 曰:‘鶩非鳬,鳬非鶩,愚以為不可。’又曰:‘以赤統者幘尚赤,諸如此類,亦皆附物著理,無憑虛發語者,然後益自信餘所正定不謬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四》:“ 修羊公 , 魏 人……後以道聞於上, 漢景帝 禮之,使止王邸中。數歲,道不可得,有詔問公何日發語,未幾牀上化為白石羊。”
(2).猶責怪。《警世通言·喬彥傑一妾破家》:“卻説 喬俊 合當窮苦,在 東京 沉瑞蓮 家,全然不知家中之事。住了兩年,財本使得一空,被虔婆常常發語道:‘我女兒戀住了你,又不能接客,怎的是了?’”
詞語分解
- 發的解釋 發 (發) ā 交付,送出:分發。發放。發行(批發)。 放,射:發射。百發百中。煥發。 表達,闡述:發表。發凡(陳述某一學科或一本書的要旨)。闡發。 散開,分散:發散。 開展,張大,擴大:發展。發揚。
- 語的解釋 語 (語) ǔ 話:語言。漢語。英語。語錄。語彙。語重心長。 指“諺語”或“古語”:語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替語言的動作:手語。旗語。 說:細語。低語。 語 (語) ù 告訴:不以語人。
網絡擴展解釋
“發語”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及相關用法:
-
基本含義
指開口說話或語言表達方式。它不僅包括措辭和語法,還涉及語氣、聲調等非語言因素。例如在文言文中,“夫”“蓋”等虛詞作為發語詞,用于句首引出話題,如《史通·浮詞》記載:“伊、惟、夫、蓋,發語之端也”。
-
引申含義
在特定語境下可表示“責怪”,如《警世通言》中描述虔婆因不滿而“發語”質問。現代口語中,某些習慣性語氣詞(如“啊”)也可視為發語的表現形式。
使用場景
廣泛見于日常交流、文學創作及學術讨論。例如:“他發言前總用‘嗯’作為發語詞”;文言文寫作中則需注意發語詞的規範性。
關聯概念
“發語詞”是文言文特有的虛詞,用于句首(如“夫”“蓋”),起引出論述或強調的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語(fā yǔ)這個詞在中文中常用來形容言辭或言語的表達方式。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發”(音fā)和“語”(音yǔ)。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發”部表示發表或傳達,而“語”部表示說話或言辭。
從字形上來看,“發”部的筆畫順序是從上到下,先畫橫筆畫,再畫豎筆畫;而“語”部的筆畫順序是由上到下,先畫橫筆畫,再畫豎筆畫,最後畫彎鈎。
“發語”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由“發表”和“言語”兩個詞組合而成。在繁體字中,“發”部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而“語”部在繁體字中多用「語」來表示。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些變體字也可以表示“發語”。例如,使用了“言”的古字形“訁”來替代“語”部,可以寫作“發訁”。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了“發語”的用法:
1. 我很喜歡他的發語,總是非常直接而又有趣。
2. 這篇演講的發語非常生動,引起了聽衆的興趣。
3. 他的發語讓人感到震驚,毫不留情地揭示了現實。
與“發語”相關的組詞包括“發表”、“語言”、“發言”等。它們都有着與“發語”相似的意思,用于描述人們的言辭或言語的表達方式。
與“發語”的近義詞包括“措辭”、“用語”、“言辭”等,它們都指的是人們所使用的語言或詞句。
反義詞方面,與“發語”相對的詞可能是“沉默”或“寡言”,表示不願意或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意思。
以上就是關于“發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簡要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