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巡行三遍。《周禮·夏官·掌固》:“晝三巡之,夜亦如之。”《左傳·桓公十二年》:“ 羅 人欲伐之,使 伯嘉 諜之,三巡,數之。” 杜預 注:“巡,徧也。” 孔穎達 疏:“謂巡遶徧行之。”
(2).斟酒三次。亦泛指多次。《水浒傳》第二四回:“一連斟了三巡酒,那婆子便去燙酒來。”《醒世恒言·佛印師四調琴娘》:“二人對酌,酒至三巡。”
“三巡”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含義及用法:
巡行三遍
源自古代文獻,指在特定區域内重複巡查或環繞三次。例如《周禮》中記載“晝三巡之,夜亦如之”,即白天和夜晚各巡查三遍。
斟酒三次
在宴飲場景中,指酒席上斟滿三次酒杯的行為,後泛指多次敬酒。如《水浒傳》提到“一連斟了三巡酒”,《景德傳燈錄》中也有“飯後三巡茶”的描述。
泛指多次或循環行為
可指重複性的儀式、動作,如宗教儀式中繞神像三圈,或形容宴會進展到一定階段後持續暢飲的狀态。
文化背景
“酒過三巡”一詞源于古代飲酒規則,最早見于《左傳》中“三巡,數之”的典故。後演變為宴飲中約定俗成的禮節,象征酒宴進入正式或尾聲階段。
“三巡”既保留了古漢語中“三遍”的具體含義,也在文化演變中衍生出“多次循環”“酒宴進程”等抽象用法,常見于文學、社交及儀式場景。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左傳》等典籍來源。
三巡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進行三次巡視或者巡查的意思。通常用來形容官員或者巡邏人員在特定地區進行三次巡視的行動。這個詞語可以用于各種場合,例如政府巡查、安保巡邏以及監管活動等。這個詞語帶有強調行動力和全面性質的含義。
三巡這個詞語的部首是“巛”(chuān),它是漢字中表示河流的部首。承擔這個部首的漢字還有川、州等。
根據字形結構,三巡這個詞語的總共有八個筆畫。
三巡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明确,其中的“三”表示次數,而“巡”表示巡視或者巡查。該詞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幾千年來一直被傳承和應用。
在繁體字中,三巡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文字中,漢字的形态和結構有所不同。然而,三巡這個詞語在古代和現代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隻是形态上略有變化。
1. 衛兵們每天三巡圍牆,以确保安全。
2. 城管部門進行了三巡巡查,以解決城市衛生問題。
3. 上級領導要求我們每周對工作進行三巡檢查,以提高工作質量。
組詞:三巡員(進行三次巡邏的人員)、巡視、巡查、巡邏。
近義詞:巡視、巡查、巡邏。
反義詞:不巡、不查、不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