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慢的意思、稽慢的详细解释
稽慢的解释
迟延怠慢。 宋 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凡臣所欲言者,陛下略已行之。臣稽慢之罪,实负万死。”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小臣稽慢,罪当万死。”
词语分解
- 稽的解释 稽 ī 停留:稽留。稽滞。 考核:稽核。稽查。稽考。无稽之谈。 计较:反唇相稽。 至。 姓。 稽 ǐ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笔画数:; 部首:禾; 笔顺编号:
- 慢的解释 慢 à 迟缓,速度小,与“快”相对:慢车。慢件。慢腾腾。慢条斯理。缓慢。迟慢。慢性。 态度冷淡,不殷勤,不礼貌:慢待。轻慢。傲慢。怠慢。 缓急快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稽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ī màn,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字面构成
- 稽:本义为“停留、延迟”,引申为“考核、审查”。
- 慢:指“怠慢、不敬”,强调态度上的轻视。
组合后,表示“因拖延而表现出怠慢或不敬”。
-
核心含义
多用于描述对上级、长辈或重要事务的迟延与不尊重,兼具行动和态度上的双重贬义。
二、语境与用法
-
古代文献用例
- 宋代司马光在奏疏中自陈:“臣稽慢之罪,实负万死”,体现因拖延公事而自责。
-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中“小臣稽慢,罪当万死”,强调对职责的怠慢。
-
使用场景
常见于古代公文、自谦或批评语境,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研究,指因拖延导致的不敬行为。
三、近义与关联词
- 近义词:怠慢、拖延、轻慢。
- 反义词:勤勉、恭敬、迅捷。
如需进一步了解“稽”的演变或具体古籍案例,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稽慢
稽慢(jī mà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身部)和“曼”(曼部)组成。稽的拆分部首是“禾”(禾部)和“子”(子部),慢的拆分部首是“心”(心部)和“曰”(日部)。
稽慢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左传》和《穀梁传》中,向人表示态度轻蔑、敷衍惯常的行为。繁体字形为「稽慢」。
在古时候的写法中,稽慢是使用篆书的形式写成。篆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字体书写形式,具有浓郁的艺术感。
一些使用稽慢的例句如下:
- 他的懒散态度实在是太稽慢了,不值得信任。
- 面对老师的问题,他只是稽慢地耸了耸肩。
- 他的回答简直是稽慢至极,完全没有认真对待。
以下是一些由“稽慢”组成的词语:
- 稽查:对某事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调查。
- 稽考:对某个问题进行细致而谨慎地考察。
- 稽核:对某个组织或工作进行仔细检查。
与“稽慢”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怠慢:指不尊重、冷落、敷衍对待。
- 漠视:表示对某事不关心,不重视。
- 轻慢:形容态度傲慢、不尊重。
与“稽慢”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 恭敬:表示对他人或事物表示尊重、恭敬。
- 尊重:表示对他人或事物给予高度重视和尊敬。
- 认真:指对事情或任务非常用心、努力。
总之,“稽慢”这个词语在汉语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轻蔑、敷衍,表示不尊重和不重视的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