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拒谏。《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今營處為遊觀,既奪人有,又禁其葬,非仁也;肆心傲聽,不恤民憂,非義也;若何勿聽!”
傲聽在現代漢語中屬于生僻詞彙,未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等權威工具書。根據漢語構詞法分析,該詞可拆解為"傲"與"聽"的複合結構:
"傲"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中釋義為"自高自大",如《韓非子·内儲說下》"傲小臣而忘大吏";"聽"在《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中本義為"聆也",引申為"接受、順從"。
組合後的"傲聽"可理解為"以傲慢态度對待他人言論",與古漢語"傲言""傲辭"等複合詞構詞方式相似。清代戴震《孟子字義疏證》中"傲物則聽不聰"的表述,可佐證這種語言現象的曆史淵源。當代語言學著作《漢語複合詞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指出,此類文言殘留詞彙多出現在特定語體或方言表達中。
“傲聽”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以傲慢的态度聽取他人的意見或建議,不加以重視或采納。成語由“傲”(傲慢)和“聽”(聽取)組成,強調因自大而拒絕接受他人觀點。
多用于形容自以為是、不願聽取勸告的人,尤其在職場或學習環境中。例如,領導或同事對合理建議表現出輕視态度時,可用“傲聽”描述其行為。
源自《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肆心傲聽,不恤民憂,非義也”,指不顧民衆憂慮、拒納谏言的行為。
高權威來源(如查字典、滬江詞典)均将其定義為“傲慢聽取意見”,而低權威網頁補充了古籍出處和例句,需結合參考。
敗絮邊保材伎餐霞客唱針朝秦暮楚傳送帶頂頭子鍛鍊扼襟控咽發嫁豐粹風鰻服田給奬規儀國訃黑畫鹄酸緝理經時繼轸絶力空玄廉約禮賓六等輪更倫質麥城牦牛妙格鬧烘烘内寄生鳥觜女店主閛閛婆羅門呪普化渠弭乳管僧籍殺活山坳沙瑤繩套聖運食色束筍算不了孫詞天瓢髫童統一偷偷摸摸脫亡韋曲無幾何無止境物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