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酒器。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天子餞之,罍斝是崇。”
罍斝是古代中國兩種重要的青銅酒器名稱,常并稱以指代宴飲或祭祀場合的禮器。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述其詳細釋義:
釋義
大型盛酒器或盛水器,多為青銅制,形似壺而廣肩、深腹、圈足,常飾有獸面紋。主要用于祭祀、宴飨時盛放酒漿。《說文解字》載:“罍,酒尊也。從缶,畾聲。”
功能與形制
典籍例證
《詩經·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注:金罍即青銅罍,抒寫宴飲懷人之情。)
釋義
三足溫酒器,形似爵而大,無流無尾,口沿立雙柱。初為陶制,商周盛行青銅斝。《說文解字》:“斝,玉爵也……象形。”
功能與形制
典籍例證
《儀禮·少年饋食禮》:“主人洗斝,升酌酳屍。”
(注:記述祭祀時以斝獻酒之禮。)
二者并稱多見于詩文,象征禮樂制度與貴族生活:
參考資料
以下是“罍”和“斝”的詳細解釋:
定義與用途
罍是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主要用于祭祀或宴飲時盛放酒液。《詩經》中“我姑酌彼金罍”即描述其使用場景。
形制特征
定義與用途
斝是小型溫酒器兼禮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于行“裸禮”(祭祀時澆酒于地)或溫酒,常與觚、爵配套使用。
形制特征
特征 | 罍 | 斝 |
---|---|---|
用途 | 大型盛酒器 | 小型溫酒器/禮器 |
流行時期 | 商晚期至春秋中期 | 商晚期至西周中期 |
形制 | 圓/方形,多耳,帶蓋(方罍) | 圓口三足,雙柱,無蓋為主 |
紋飾風格 | 繁缛神秘,浮雕低平 | 早期簡約,後期多層紋飾 |
如需進一步了解青銅器分類,可參考考古中國()或博物館展品說明。
八大八小白懸懸絆翻蓓蕾鼈懆兵戎笒隋楚鎮淡漠蛋圓道家發孚發軵飛将數奇感人肺腑狗東西挂號詭姓國谷蝈蝈兒嘿數黃羊花旗國蝴蝶泉徽絃活寳假傳聖旨奸俠箋奏急綳綳矜愚飾智金障機石栞奠抗疏酪酸臨敵螞蟻緣槐梅童名實相副谟明木闆木奴帕腹偏宮跄捍峤角樵拾傷挫少女裝繩治四萃四向韬瑕外感瓦圩煨芋務農顯論歇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