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垂頭喪氣 ”。《水浒傳》第九五回:“ 喬道清 生平逞弄神通,今日垂首喪氣,正是總教掬盡三江水,難洗今朝一面羞。”《金6*瓶6*梅詞話》第九二回:“當廳把 李通判 數説的滿面羞,垂首喪氣而不敢言。” 清 周亮工 《送汪舟次遊廬山序》:“﹝ 舟次 ﹞連不得志於有司,垂首喪氣,無以娛其老親。”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垂首喪氣漢語 快速查詢。
“垂首喪氣”并非現代漢語中的标準成語,根據語境推測可能存在以下兩種可能:
用戶筆誤或變體
更常見的正确表達是“垂頭喪氣”,這是一個經典成語,形容因受挫而情緒低落、萎靡不振的樣子,例如:
他考試失利後,整天垂頭喪氣地躲在房間裡。
拆分理解“垂首”與“喪氣”
使用建議:
若想表達“因失敗而情緒低落”,推薦使用“垂頭喪氣”;若特指“低頭+失落”的動作和狀态,可分開描述,例如:
他垂首而立,滿臉喪氣,似乎遭遇了重大打擊。
《垂首喪氣》是一個成語,意指人的精神萎靡,情緒低沉,面露失望、懊喪的表情。
《垂首喪氣》由垂、首、喪和氣四個部首組成。垂首喪氣共有12畫。
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史記·魯周公世家》中,原句是:“周公垂首喪氣,曰:‘我太盛長矣!’”意思是周公因感到自己的事業繁榮而感到沮喪和迷茫。
繁體中文中,垂首喪氣的寫法為「垂首喪氣」。
古代漢字寫法中,垂首喪氣這個成語的寫法是「垂首喪氣」。
他失業後一直垂首喪氣,沒有了往日的自信和活力。
組詞:喪氣、萎靡、情緒低沉、失望。
近義詞可以是情緒低落、消沉、失望。
反義詞可以是振奮、高昂、鬥志昂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