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憑信的意思、憑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憑信的解釋

[trust] 依憑相信

不足憑信

詳細解釋

(1).相信;信賴。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書證》:“吾嘗笑 許 純儒,不達文章之體,如此之流,不足憑信。” 宋 趙叔向 《肯綮錄·锺馗小妹》:“ 明皇 病中之夢,何可憑信?”《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那戲文本子,多是胡諏,豈可憑信?”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他雖然聽說 李自成 很禮遇 牛金星 ,但沒有想到對他如此看重和憑信。”

(2).指憑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廓爾喀之降》:“ 巴忠 ……遂自遣番人與 廓爾喀 講和,願歲納元寳一千錠以贖其地。 廓爾喀 欲立券約以為憑信。”


亦作“ 憑信 ”。1.憑據,證據。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張炳垣傳》:“凡因事出入,皆有僞符券以為凴信,謂之‘關凴’。”

(2).信賴;可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憑信”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動詞用法:指相信、信賴。例如:“我們若憑信仰戰鬥,就有雙重的武裝”。
  2. 名詞用法:指憑證、證據。例如:“廓爾喀欲立券約以為憑信”。

二、引證解釋

  1. 信賴之義:

    • 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書證》提到“不足憑信”,強調不可輕信缺乏依據的内容。
    • 明代《初刻拍案驚奇》中“豈可憑信”也體現了對不可靠事物的質疑。
  2. 憑證之義:

    • 清代昭槤《嘯亭雜錄》記載,古代外交中通過立券約作為“憑信”。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使用場景

  1. 正式文書:如合同、條約中需以書面材料作為“憑信”。
  2. 日常交流:表達對人或事物的信任,例如“他的話不足憑信”。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語境分析,可參考《顔氏家訓》《初刻拍案驚奇》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憑信的意思

憑信是指根據信任或信念來依靠、相信或證明某事物的可靠性或真實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憑字是由“出”和“冫”兩個部首組成,共有8畫。

來源

憑信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論語·公冶長》一章中:“不終朝如愚,何知信之有不至也?”(《論語集注》卷十一)。意即一個人如果整天都表現得很愚笨,又怎麼知道他的信誓旦旦是否會實現?這句話後來被引申為憑信。

繁體

繁體字“憑信”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憑信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一樣。其中一種寫法是使用“憑”而非“憑”,字形包含了三個部首:“心”、“人”和“長”,意味着倚靠他人的心意。

例句

1. 你隻要憑信去做,一定能夠成功。

2. 老師對他的能力有着極高的憑信。

組詞

1. 憑借:通過依靠、依據而達到目的。

2. 憑證:可以作為依據或證明的物品或文書。

3. 可信:值得相信或信任的。

近義詞

1. 信任:對某人或某事物的可靠性有信心。

2. 依靠:倚賴某人或某事物的支持。

反義詞

懷疑:對某人或某事物的真實性或可靠性有疑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