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霜的意思、披霜的詳細解釋
披霜的解釋
形容連夜奔波,備極辛勞。 明 孫柚 《琴心記·牛酒交歡》:“馳驛擁旄為大将,急王程帶月披霜。” 太平天囯 賴文光 《自述》:“不料獨立此間數載,戰無不捷,踏雪披霜,以期復都于指日。”《紅旗歌謠·挑磚歌》:“披霜戴露上九霄,腳手架上把磚挑。”
詞語分解
- 披的解釋 披 ī 覆蓋在肩背上:披星戴月。 穿戴:披挂。披甲。 打開,散開:披襟。披閱。披露(發表,公布,表露)。所向披靡。 劈開,裂開:竹竿披了。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霜的解釋 霜 ā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細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的:霜降。霜凍。霜序(指深秋季節)。霜秋。霜期。霜天。 像霜一樣的東西:柿霜。西瓜霜。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鋒。
網絡擴展解釋
“披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pī shuāng
- 注音:ㄆㄧ ㄕㄨㄤ
- 詞義:形容連夜奔波、極其辛勞的狀态,常與“帶月”“踏雪”等詞搭配,突出旅途或勞作的艱辛。
詞語結構
- “披”:本義為覆蓋或搭在肩背上(如“披衣”),引申為承受、經曆。
- “霜”:指夜晚的寒霜,象征寒冷的環境。
- 組合含義:字面指“身披寒霜”,比喻在惡劣條件下長時間趕路或勞作。
用法與例句
- 文學化表達:
- 例1:“急王程帶月披霜”(明代《琴心記》),形容為公務星夜兼程。
- 例2:“踏雪披霜,以期複都于指日”(太平天國文獻),強調征戰途中的艱苦。
- 現代造句:
- “披霜戴露上九霄,腳手架上把磚挑”(民歌),描繪勞動者清晨勞作的場景。
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披星戴月、風餐露宿、栉風沐雨。
- 關聯意象:多與“寒夜”“旅途”“勞作”等場景結合,突出辛勞與堅韌。
使用場景
- 文學創作:用于詩詞、散文中增強畫面感。
- 曆史描述:常見于古籍或曆史文獻,描述行軍、差役等場景。
- 口語化表達:現代較少使用,多保留在成語或固定搭配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披霜
“披霜”是一個詞語,其中包含了兩個字:“披”和“霜”。下面我們來分别解析披霜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披”字拆分部首為“扌”(手),在常用的五筆輸入法中的編碼為BHS,總筆畫數為8。
“霜”字拆分部首為“⺧”(雨),在常用的五筆輸入法中的編碼為UTT,總筆畫數為15。
2. 來源:
“披霜”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它可能源于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某個形象或者具體事件,具體原因需要進一步考證。
3. 繁體:
在繁體字中,“披霜”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中,與現代簡體字相比,字形可能略有不同,但具體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并不清楚。
5. 例句:
他挂着袍子,披霜而出,寒風中猶如一個冰雪精靈。
6. 組詞:
披風、披帽、披星戴月。
7. 近義詞:
披冰求火、披堅執銳。
8. 反義詞:
撲朔迷離、探囊取物。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到你,答案如有不準确之處,還請指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