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e Grand Canal]∶中國古代偉大工程,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又名京杭運河,全長1794公裡,是世界上最長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始鑿于公元前5世紀,公元7世紀和13世紀曾兩次大規模擴建,現河道主要為公元13世紀6*元朝所修(公元605—610年)。古代為中國南北運輸大動脈,又稱“京杭大運河”,簡稱運河
(2) [Grand Canal]∶意大利*********市主要水道
即 京杭運河 ,簡稱 運河 。我國古代偉大水利工程。北起 北京 ,南至 杭州 ,經 北京 、 天津 兩市及 河北 、 山東 、 江蘇 、 浙江 四省。溝通 海河 、 黃河 、 淮河 、 長江 、 錢塘江 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裡。向為曆代漕運要道,對南北經濟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19世紀後,南北海運興起,津浦鐵路通車, 大運河 的作用逐步縮小。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運河漢語 快速查詢。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水利工程,主要指京杭大運河及其曆史延伸水系。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它是"中國古代溝通南北的重要水路運輸線,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長約1794公裡,由人工河道和自然河流組成"。其核心内涵包含三方面:
一、地理構成體系 大運河包含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大主幹系統,途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跨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其中通濟渠、永濟渠、江南河等人工河道構成了主體框架,《中國水利史》記載其最高海拔差達42米,通過17世紀發明的船閘技術實現通航。
二、曆史演變脈絡
三、功能價值維度 作為世界文化遺産(2014年列入名錄),大運河承載着三重功能:經濟上成為漕糧運輸主幹道,明清時期年運量達400萬石;文化上形成"運河文化帶",催生揚州、臨清等商貿名城;生态上構建跨流域調水系統,《中國大百科全書》統計其灌溉面積達2000萬畝。國家文物局最新監測數據顯示,現存遺産河道總長1011公裡,包含閘、壩、碼頭等水工遺存94處。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水利工程,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大運河廣義上包含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全長約2700公裡,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裡程最長的人工運河。狹義上常指元代改道後的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長約1794公裡。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事件或分段河道信息,可參考大運河遺産網的開鑿大事記。
白腳白雲青舍才高七步慘惡侪衆長永孱質踸踔成材稱王稱霸春帝大丙大弦子戲刁帶琱戈地網短惡發噤概念的概括高才生勾牌谷旦故銜寒栗涵煦呼喇喇渾敦魂飛膽裂佳公子尖頭桀虜結繩而治潔滫芥舟禁路錦心倔犟爵位累綴亮藍頂子離弦走闆龍镳濾水羅貿易風缪說屏逐蒲鞭之罰撲粉清靓侵陵确确實實芟繁就簡索鐵太一宮田連天宰土木工程脫械五大運動汙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