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集大成的意思、集大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集大成的解釋

謂融會各家思想、學說、風格、技巧等而自成體系或自成一格。《孟子·萬章下》:“ 伯夷 ,聖之清者也; 伊尹 ,聖之任者也; 柳下惠 ,聖之和者也; 孔子 ,聖之時者也。 孔子 之謂集大成。” 孫奭 疏:“蓋集大成,即集 伯夷 、 伊尹 、 柳下惠 三聖之道,是為大成耳……其時為言,以謂時然則然,無可無不可,故謂之集其大成,又非止於一偏而已。” 宋 陳師道 《後山詩話》:“ 子美 之詩, 退之 之文, 魯公 之書,皆集大成者也。” 明 宋濂 《答章秀才論詩書》:“ 杜子美 復繼出,上薄《風》《雅》,下該 沉 宋 ,才奪 蘇 李 ……真所謂集大成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集大成”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核心詞義
    指将某類事物的各個方面彙集、融合,形成完備且高水平的整體。例如,韓非被稱為春秋戰國法家的“集大成者”,即他綜合了法家各派思想并形成完整體系。

  2. 出處與背景
    源自《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孟子以“金聲玉振”比喻孔子思想彙聚古聖賢精華,達到至高境界。後世常用此詞形容集前人成就之大成者。

  3. 應用場景

    • 學術領域:如梁啟超被稱為中國近代資産階級新聞思想的“集大成者”。
    • 藝術文化:如莫裡哀是古典文學集大成者,同時開拓近代文學。
    • 著作評價:形容某作品綜合領域内精華,如“這是一本集大成的優秀著作”。
  4. 延伸含義
    強調“大成”不僅指成就的完備性,更體現對傳統的繼承與創新。例如,清代學術被稱為“集大成”,因其在傳統基礎上達到高峰并兼具包容性。

  5. 現代用法
    廣泛用于描述整合多方優勢的事物,如技術、理論或文化現象,突出其全面性與代表性。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孟子》原文或相關曆史評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集大成》的意思

《集大成》指的是将各種事物、思想或技藝集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卓越的整體。這個詞常用來形容某一領域的作品或成果達到了頂尖水平,集中了最優秀、最全面的部分。

《集大成》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集大成》的拆分部首是「隹」和「大」。其中,「隹」表示鳥類,「大」表示大的意思。

根據字的結構和筆畫數目,可以分為:「隹」(2畫)、「立」(5畫)、「蔔」(2畫)和「大」(3畫)。

《集大成》的來源和繁體字

《集大成》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強調學習、積累知識和經驗,通過不斷的吸收和整合,将各種思想和智慧融會貫通,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因此,《集大成》一詞所代表的意義也在儒家學說中得到了體現。

《集大成》的繁體字為「集大成」,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集大成》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集大成」一詞的漢字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規定,因為漢字的形态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經曆了多次變化。不同的古代文獻和碑銘上所出現的寫法略有不同,但總體上仍然能夠辨認出其含義。

《集大成》的例句

1. 這部百科全書是對該領域知識的一次集大成。

2. 這個展覽是畫家多年創作經驗的集大成。

與《集大成》相關的組詞

集思廣益、集腋成裘、侃侃而談、得失參半、全面發展

與《集大成》相關的近義詞

完善、完整、成就

與《集大成》相關的反義詞

零散、不完整、未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