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殘酷地剝削。 宋 王禹偁 《詛掠剩神碑》:“貸十償百,刳脂剔膏。”
“刳脂剔膏”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kū zhī tī gāo,字面意思是“剖開脂肪、刮取膏脂”,比喻以極其殘酷的手段進行剝削或壓榨。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宋代文學作品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刳脂剔膏》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四個字組成,含義是指清除食物中的油脂和雜質。下面将從部首和筆畫、詞語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方面進行介紹。
部首和筆畫:
《刳脂剔膏》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刂”(刀),右邊的部首是“⺼”(肉),有刀在肉上切割的意思。總共包含了17個筆畫。
詞語來源:
《刳脂剔膏》一詞源自《文選·劉知幾》:“刈去開腥,刳脂剔膏。”其中的“刈、刳、剔”都是表示去除的意思,意為去掉食物的腥味,剔除食物中的油脂和雜質。
繁體字:
《刳脂剔膏》的繁體字為「刳脂剔膏」,書寫形式稍微有些不同,字形更加複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刳脂剔膏》的漢字形狀與現在略有不同。其中,“脂”字的上面加了一個“⺣”(月)部,表示油脂的來源于動物的脂肪。
例句:
1. 健康飲食要注意刳脂剔膏,減少攝入過多的油脂。
2. 廚師将魚去鱗刮鳍,刳脂剔膏,使其更加美味。
組詞:
刳油、刳毛、剔骨、剔除等。
近義詞:
除油、除雜、揀肥剔瘦。
反義詞:
滋脂養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