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程;程式。《北史·儒林傳下·房晖遠》:“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為不能測也。尋奉詔預修令式。” 唐 陸贽 《論嶺南請于安南置市舶中使狀》:“ 嶺南 、 安南 莫非王土,中使、外使悉是王臣,若緣軍國所須,皆有令式恒制,人思奉職,孰敢闕供?” 宋 陸遊 《甯德縣重修城隍廟記》:“自 唐 以來,郡縣皆祭城隍,至今世尤謹,守令謁見,其儀在他神祠上,社稷雖尊,特以令式從事。”《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二年》:“ 留寧 等将見,館伴使 李宗諤 引令式不許佩刀,至 上閤門 , 留寧 等欣然解之。”
“令式”是一個古代法律術語,主要指法令、法規的條文與程式,尤其指具有規範性和執行力的法律文件格式與具體規定。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令”
“式”
“令式”合稱
秦漢至隋唐的演變
具體應用場景
《漢語大詞典》
令式:法令與程式。
引《南史·徐勉傳》:“凡諸百官,各有典制,若令式未備,則事啟更詳。”
(釋義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1023頁)
《古代漢語詞典》
令式:法規的條文和格式。
引《唐律疏議·戶婚》:“違令式者,杖一百。”
(釋義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987頁)
曆史學家錢大昕指出:“唐世令式,綱目細密,事為之制,曲為之防。”(《廿二史考異》)
法史學者戴炎輝認為:“‘式’乃施行細則,與‘令’相輔,違者以律論罪。”(《中國法制史》)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紙質文獻版本信息以體現權威性。)
“令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令式”指章程、程式或規定,強調按照既定的形式或制度執行。該詞由“令”和“式”構成:
古代文獻中,“令式”多用于描述國家或官方的制度規範:
“令式”融合了“指令”與“規範”的雙重含義,既可用于描述古代制度,也可指代現代嚴格遵循的程式。其核心在于強調權威性與規範性的結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引用或現代造句示例,、等來源。
百世之利背槽抛糞北窗高卧嘲弄撤換遲早串煙答辭戴望舒耽欲的着惰傲撫畜複讀官職诖僞骨董行過去身皇帝信寶惑妄火印兼屬讦斥濟南生诳謼愧荷兩翼連載離瘼靈祉哢吭馬角生馬匹木吾墓域讷口少言槃辟跑跳捧心西子鋪平曲取柔心弱骨上冢贍恤山喧勝出勝幡沈明樹聲四睨素弦貪沒挑試團案武克吓恐硝基歇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