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官名。掌管戶口登記。《周禮·秋官·司民》:“司民掌登萬民之數。”《國語·周語上》:“司民協孤終。” 韋昭 注:“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已上,皆書於版。”
(2).星名。《周禮·秋官·小司寇》:“孟冬祀司民,獻民數於王。” 鄭玄 注:“司民,星名,謂軒轅角也。”
(3).管理百姓萬民。《書·酒诰》:“勿辯乃司民湎于酒。” 孔 傳:“勿使汝主民之吏湎於酒。”《墨子·天志中》:“以臨司民之善否。”
司民是漢語中的古官職名,指古代掌管戶籍與人口統計的官員,其核心職責是記錄百姓數量、稽查人口變動,為賦役和行政管理提供依據。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職能
“司”意為“掌管”,“民”指“百姓”。“司民”即“主管民衆事務的官員”,特指負責登記戶籍、統計人口的官職。其工作包括記錄出生、死亡、遷移等人口變動,定期上報朝廷。
曆史背景
該職最早見于《周禮》,屬秋官司寇下屬,負責“掌登萬民之數……辨其國中與其都鄙及其郊野”,形成系統的戶籍管理制度。唐代改稱“戶曹參軍”,職能延續。
經典記載
《周禮·秋官司寇》明确記載:“司民,掌登萬民之數……以贊王治。”鄭玄注:“登,錄也;贊,助也。” 說明其職責是協助君王治理國家。
《辭源》釋義:“古代官名,掌戶籍。”佐證其職能的權威性。
制度演變
唐代杜佑《通典·職官》提到,漢代有“戶曹掾”,唐代州府設“司戶參軍”,均繼承“司民”職能,管理戶籍、田宅、賦稅等事務。
司民制度體現古代中國對人口管理的重視,是中央集權下賦役制度與基層治理的基礎。其名稱雖後世少見,但“戶籍使”“戶部”等官職均承襲其核心職能,影響延續至明清時期。
參考來源:
“司民”一詞在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古代戶籍管理官
“司民”是周代設立的官職,隸屬于秋官司寇,職責為登記全國人口信息,包括居住地(都城、都鄙、郊野)、性别、出生及死亡情況。據《周禮》記載,司民需每年将統計結果上報司寇,再由司寇呈遞周王,内史、司會等官員留存副本作為施政參考。
具體職責
“司民”也指古代星官名,即軒轅角星(屬獅子座)。《周禮》提到,孟冬時節祭祀此星,并獻上人口統計結果,象征天人感應。
現代語境中,“司民”偶見于公司名稱(如“漢殷藥業公司”)、法律案件名稱(如“民間借貸糾紛”)等,但多為曆史術語的借用。
該詞核心含義為周代戶籍官,兼具天文、政治治理的引申義。若需深入考據,可參考《周禮·秋官》《史記》等原始文獻。
敗陷罷止博投不含糊撤茶陳思思醇善翠珉錯寶搭醮擔負盜賣締好趸當發蒙啟滞犯顔風庭覆庇負笈遊學孚尹明達符樁寡欲虎冠瓠蠡魂飛膽破鑒機識變擊搏結驩盡量擊毬酒利抉拾決一死戰看長客座楞人略人瞭高鹭鸶冒眩彌邈明懿蜜汁鋪班樸陋竊竊氣勁绮麗輕色七辇任臣入魔甚娘水旦歲考肅森逃匿頹流痚瘶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