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結縷的意思、結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結縷的解釋

草名。俗稱鼓筝草。多年生小草,莖細長,在地面隨處生細根,互相聯結,廣覆于地面。《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布結縷,攅戾莎。” 郭璞 注:“結縷蔓生,如縷相結。” 前蜀 韋莊 《定西番》詞之二:“芳草叢生結縷,花豔豔,雨濛濛,曉庭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結縷”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詞義

指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稱“鼓筝草”。其莖細長,能在地面隨處生長細根,相互聯結成片,形成廣覆地面的特性。


二、植物特征與用途

  1. 形态特征
    屬于低矮小草,根系發達且相互聯結,可有效覆蓋地表。這一特性使其成為優良的固土護坡植物。

  2. 應用場景
    現代常被用于草坪種植(如高羊茅、野牛草等混種),兼具美觀與實用性。例如:“草坪上種植的是最容易成活的結縷草。”


三、文學與曆史引用

  1. 古代文獻
    《上林賦》中記載“布結縷,攅戾莎”,郭璞注“結縷蔓生,如縷相結”,描述其生長形态。

  2. 詩詞意象
    唐代詩人韋莊《定西番》中“芳草叢生結縷”,以及駱賓王“同心結縷帶”等句,均以結縷比喻自然茂盛或象征聯結之意。


四、補充說明

“結縷”一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植物學領域。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結縷

結縷(jié lǔ),是一個漢字詞,由“纟”和“屯”兩個部首組成,總計9畫。

該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結縷這個字的寫法有些許變化,最初的形态為“絷”,即兩個相通的字符被一條線連接起來,表示結合、連接的意思。後來,結縷逐漸演變成現代常見的形态“結縷”。

繁體字中的結縷為“絷”,字形保持了與古代寫法的一緻性。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有時會與現代有所區别。以結縷為例,早期,結縷的寫法可以是纟和替兩個部首組成。纟是絲的意思,替表示代替、頂替的意思。結縷的古代寫法可以理解為絲代替,即一種束縛、聯結的意思。

以下是結縷的一些例句:

他們用結縷的繩子将木材捆綁在一起。

贊成和反對的意見在辯論中結縷在一起。

組詞:結縷線、結縷牽絆、結縷成網

近義詞:連結、聯繫、聯絡

反義詞:解開、斷絕、分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