謬舉的意思、謬舉的詳細解釋
謬舉的解釋
(1).妄事舉用;妄加舉薦。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故君無虛授,臣無虛受。虛授謂之謬舉,虛受謂之屍祿,《詩》之‘素餐’所由作也。” 唐 白居易 《為人上宰相書》:“然後明察否臧,精考真僞,得人者行進賢之賞,謬舉者坐不當之辜。”
(2).錯誤的舉措。 明 海瑞 《興革條例·禮屬》:“新進生員,舊例本生辦酒桌席面奉縣官學官,此謬舉也。”《明史·黃鞏傳》:“雪已往之謬舉,收既失之人心。”
詞語分解
- 謬的解釋 謬 (謬) ù 錯誤的,不合情理的:荒謬。謬論。謬傳(俷 )。謬誤。 差錯:失之毫厘,謬以千裡。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舉的解釋 舉 (舉) ǔ 向上擡,向上托:舉頭。舉手。舉重。舉棋不定。 動作行為:舉止。輕而易舉。 發起,興辦:舉義。舉辦。創舉。 提出:舉要。舉例。 推選,推薦:推舉。薦舉。 全:舉國。舉世。舉家。 古代指科
專業解析
"謬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錯誤的推薦、不當的舉薦或荒謬的舉措。它通常帶有貶義,強調行為或判斷本身存在明顯的錯誤或不合時宜。
以下是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
字義拆解與組合義:
- 謬 (miù): 本義指錯誤、差錯、不合情理。引申為荒謬、荒唐、不正确的言行或見解。
- 舉 (jǔ): 本義指雙手托起、擡起。引申為多個含義,在此語境下主要指:
- 舉薦、推舉: 推薦人才或提出建議。
- 舉動、行為: 做出的具體行動或措施。
- 謬舉: 将“謬”與“舉”組合,即指錯誤的舉薦(推薦了不合適的人) 或荒謬不當的行為/舉措(采取了錯誤的行動)。
-
具體釋義:
- 錯誤的推薦/舉薦: 指在選拔、任用人才時,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推薦了能力不足、品德有虧或不適合該職位的人。例如:“此人德才皆無,若委以重任,實屬謬舉。”
- 荒謬不當的舉措/行為: 指在決策或行動上采取了不合時宜、違背常理、缺乏依據或效果適得其反的措施。例如:“在幹旱地區大規模引水種水稻,無異于謬舉。”
-
使用語境與色彩:
- 書面語色彩: “謬舉”是一個相對書面化的詞彙,多用于正式評論、批評、曆史叙述或學術讨論中。
- 文言色彩: 該詞在古漢語中更為常見,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有所降低,但仍用于需要精确表達錯誤舉薦或荒謬行為的情況。
- 批評性: 該詞帶有明顯的批評、否定意味,用于指出他人或曆史上的錯誤決策或行為。
-
近義詞:
- 失察(特指舉薦失當)
- 失策
- 失當
- 不當之舉
- 昏招(口語化)
- 錯誤決策/行為
-
反義詞:
- 善舉
- 明智之舉
- 高見
- 良策
- 知人善任(特指舉薦得當)
-
權威來源釋義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對“謬”的解釋包含“錯誤;差錯”,對“舉”的解釋包含“提出;推選”和“行動;動作”。雖然沒有單獨列出“謬舉”詞條,但其組合義符合詞典對兩字的定義。
-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作為大型綜合性辭典,其收錄範圍更廣,對“謬”的解釋強調“錯誤;不合情理”,對“舉”的解釋詳盡,包含“推薦;選拔”和“行動;舉動”。“謬舉”作為合成詞,其含義清晰源自字義組合,在曆史文獻和評論文章中使用符合《辭海》的釋義邏輯。
“謬舉”一詞精準地表達了“錯誤的舉薦”或“荒謬不當的行為”兩層核心意思。它源于古漢語,具有書面語和一定的文言色彩,常用于批評或指正明顯錯誤的決策、推薦或行動。理解該詞的關鍵在于把握“謬”(錯誤)與“舉”(舉薦/舉動)的結合。
網絡擴展解釋
“謬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
荒謬的言論或提法
指提出不合邏輯、不切實際的觀點,常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的言論或行為。例如在辯論中,若有人主張明顯錯誤的觀點,可稱其為“謬舉”。
二、擴展含義
- 妄加舉薦
指錯誤地推薦或任用人才。例如三國時期曹植在《求自試表》中提到:“虛授謂之謬舉”,即批評君主若隨意任命官員,便屬于“謬舉”。
- 錯誤的舉措
明代海瑞在《興革條例》中用“謬舉”指代不合理的政策或行為,如地方官員強制新進生員宴請官員的陋習。
三、使用場景
- 日常讨論:用于批駁他人言論的荒謬性。
- 曆史文獻:常見于古代奏章、政論中,強調用人或政策的失誤。
四、字義分析
- “謬”:本義為極端錯誤(《漢典》解釋為“極端錯誤,非常不合情理”)。
- “舉”:指提出、舉薦或行動。
“謬舉”既可指言論的荒謬,也可指舉薦或政策上的錯誤,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長天大日乘雲螭頭村蠻電影機鬥雞養狗耳朵底子防營泛濫風玫瑰圖風逸耿餅共計宮紫管絲孤雛腐鼠嘩噪賈仇講燈狡僮寂薎金剛堅金銀財寶九馬哭喪棒懶婦箴良楛禮事溜水緑酃媢恨迷津名牌摸黑旁岔兒飄淪砯砰貧雇農前嫌惬氣七録邱螾認知肉類軟懶入國問俗三組山節藻棁沈謀重慮申示侍見世學豎亥驷馬不追死責蒐閲邃寂通家讬陰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