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妄事舉用;妄加舉薦。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故君無虛授,臣無虛受。虛授謂之謬舉,虛受謂之屍祿,《詩》之‘素餐’所由作也。” 唐 白居易 《為人上宰相書》:“然後明察否臧,精考真僞,得人者行進賢之賞,謬舉者坐不當之辜。”
(2).錯誤的舉措。 明 海瑞 《興革條例·禮屬》:“新進生員,舊例本生辦酒桌席面奉縣官學官,此謬舉也。”《明史·黃鞏傳》:“雪已往之謬舉,收既失之人心。”
“謬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荒謬的言論或提法
指提出不合邏輯、不切實際的觀點,常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的言論或行為。例如在辯論中,若有人主張明顯錯誤的觀點,可稱其為“謬舉”。
“謬舉”既可指言論的荒謬,也可指舉薦或政策上的錯誤,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謬舉是一個漢字詞彙,由“謬”和“舉”兩個字組成。
“謬”的部首是言,它由八個筆畫組成;而“舉”的部首是手,它由三個筆畫組成。
“謬舉”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人筆記中,他們常常用“謬舉”來指代錯誤的言論或荒唐的觀點。
《謬舉》的繁體字為 “謬舉”。
古時候,“謬舉”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其中,“謬”的古代漢字寫法為“謬”,而“舉”的古代漢字寫法為“舉”。
1. 他的觀點完全是個謬舉,毫無根據。
2. 這段演講中的謬舉引起了觀衆的嘲笑。
謬誤、舉一反三、舉世聞名。
錯誤、荒謬、胡說。
正确、準确、有根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