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較小的雕像或畫像。 宋 陸遊 《和範待制秋興》詩:“佛屋紗燈明小像,經奩魚蠹蝕真文。” 明 曹學佺 《蜀中名勝記·眉州》:“有 觀蓮亭 ……中有碑刻 東坡 小像。” 明 湯顯祖 《紫箫記·出山》:“我有紫磨金鑄成 西王母 小像,可帶隨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此妾小像,如不忘媒妁,當懸之卧室,快意時,焚香一炷,對鼓一曲,則兒身受之矣。”
(2).指個人的小照片。如 魯迅 有《自題小像》詩。
“小像”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指較小的雕像或畫像,常用于藝術或宗教場景中。例如宋代陸遊詩中提到的“佛屋紗燈明小像”,即指佛像的小型雕像;明代曹學佺記載的蘇轼碑刻小像,則屬于人物畫像範疇。
二、擴展含義 近代引申為個人小尺寸照片,如魯迅的《自題小像》詩題中“小像”即指其青年時期的半身照。這一用法多見于文學作品中,帶有自我表達或紀念性質。
三、曆史與文學關聯
四、英文對應詞 可譯為“statuette”(小雕像)或“small portrait”(小畫像),需根據具體語境選擇。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日常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中的用法,可查閱《陸遊詩集》或魯迅相關研究資料。
小像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兩個意思:
1. 比喻一個人或事物的外貌或形象十分可愛、纖細或精緻。
2. 用于佛教領域,指佛教中的小尊像。
小像的部首是⺠(石字旁),總筆畫數為11畫。
小像的來源于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字形更加簡化,小像的繁體字為「小像」。
在古代,小像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需要進一步研究和了解。
1. 她穿着一件小像的連衣裙,顯得更加迷人。
2. 這個小佛像十分精緻,制作得非常細膩。
可組成的詞彙有:童小像、美小像、銅小像等。
可愛、纖細、精緻、秀美。
龐大、粗糙、丑陋、笨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