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禍患。 漢 焦贛 《易林·乾之明夷》:“弓矢俱張,弝彈折弦,丸發不至,道遇害患。”
“害患”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基本含義為“禍患”,指可能帶來危害或災難的事物或情況。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漢代焦贛的《易林·乾之明夷》:“弓矢俱張,弝彈折弦,丸發不至,道遇害患。”,描述因意外導緻的災禍。
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表達,如“道遇害患”形容途中遭遇災禍。部分資料提到該詞與疾病、心理壓力等危害相關(如“被迫害患有精神病”),但需注意這類用法屬于引申或特定語境。
相關擴展
總結來看,“害患”是古漢語中表“禍患”的書面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獻或特定表達中。
害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造成傷害和困擾。害患的拆分部首是宀(寶蓋)和心(心髒),總筆畫數為10個。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文化。害患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寫法中的心字部分被寫成了忄。另外,害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害患的例句:
一些與害患相關的組詞有:害衆利己、害怕、患病、患者等。
與害患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傷害、禍害、困擾等。
與害患意思相反的詞語包括:庇護、保護、幫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