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旱海的意思、旱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旱海的解釋

(1). 宋 代自今 甘肅省 環縣 北至 甯夏回族自治區 靈武縣 一帶,幹旱多沙,俗稱“旱海”。《資治通鑒·後晉齊王開運三年》:“ 馮暉 引兵過 旱海 ,至 輝德 。” 胡三省 注引 趙珣 《聚米圖經》:“ 鹽 、 夏 、 清遠軍 間,并係沙磧,俗謂之旱海。”

(2).泛指沙漠。 明 何景明 《述歸賦》:“北旱海之爛灼兮,西太素之積陰。”《花城》1981年第2期:“汽車在號稱八百裡旱海的 科爾沁 東部大草原向西飛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旱海”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曆史記載和現代使用場景可作如下解釋:

  1. 特指宋代西北幹旱沙地區域

    • 指北宋時期甘肅省環縣北部至甯夏靈武縣一帶的幹旱多沙地帶。該區域因氣候幹燥、沙化嚴重,古人形象地稱其為“旱海”。例如《資治通鑒》中記載馮晖率軍穿越此地時,胡三省注引《聚米圖經》描述為“鹽、夏、清遠軍間,并係沙磧,俗謂之旱海”。
  2. 廣義上的沙漠代稱

    • 後世逐漸将“旱海”作為沙漠的泛稱,如明代何景明在《述歸賦》中以“旱海”比喻北方沙磧地貌。現代漢語中仍保留此用法,強調幹旱、廣袤的地理特征。

補充說明:該詞在部分文獻中别稱“迷谷”,可能與沙地易迷失方向的特性有關。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區分具體指代區域或泛指沙漠。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資治通鑒》及地方志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旱海》的意思

《旱海》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幹旱的地方或者水源枯竭的海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旱海》的部首是日(rì)字旁,由四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旱海》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莊子·天運篇》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旱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早期的一種古文體書寫中,「旱海」的寫法為「旱亥」。

例句

1. 暴曬的土地變成了一片無邊無際的旱海。

2. 幹旱的時候,草原上的河流也會變成一片旱海。

組詞

幹旱、西北旱海、旱地、旱情等。

近義詞

旱地、幹旱地區、沙漠等。

反義詞

水草豐茂、水澤悠久、濕潤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