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韓的意思、馬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韓的解釋

古國名。三 韓 之一。在今 朝鮮半島 南部。後為 百濟 所滅。《後漢書·東夷傳·三韓》:“ 韓 有三種:一曰 馬韓 ,二曰 辰韓 ,三曰 弁韓 。”《晉書·武帝紀》:“﹝ 太康 七年﹞是歲, 扶南 等二十一國, 馬韓 等十一國遣使來獻。”《舊唐書·東夷傳·百濟》:“ 百濟國 ,本亦 扶餘 之别種,嘗為 馬韓 之故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韓"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朝鮮半島南部古國名,屬于三韓之一,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馬韓是漢朝時期朝鮮半島南部的三大部落聯盟之一(另兩個為辰韓、弁韓),其勢力範圍最大。《後漢書》記載:"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辰。"

  2. 地理位置與曆史
    位于今韓國忠清道、全羅道一帶。三國時期(約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4世紀),馬韓由54個城邦組成,以農耕為主,後逐漸被百濟吞并。

  3. 相關文獻

    • 《晉書》記載,西晉太康七年(286年)馬韓曾遣使向中國朝貢。
    • 《舊唐書》提到百濟國建立在"馬韓故地"。
  4. 名稱争議
    值得注意的是,提到"馬韓"被解釋為源自韓非子的成語,但此說法未見于其他權威史料,可能屬于現代誤讀或同名異義現象。建議以《後漢書》《晉書》等正史記載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三韓文化或相關考古發現,可查閱《後漢書·東夷傳》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韓

馬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馬”和“韓”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馬(馬)、韓(韋)

筆畫數:馬(3畫)、韓(15畫)

來源

馬韓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曆史故事和神話傳說中。傳說有一匹神馬名叫“駿馬韓”,它身披黃馬毛,能飛躍千裡,速度極快,非常勇敢。駿馬韓是著名英雄趙公明的坐騎,與主人一起征戰四方。

繁體

在繁體中,馬韓的寫法為「馬韓」,兩個字的形狀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馬韓的樣子略有變化。馬的古字形為「馬」,而韓的古字形為「韓」,在結構和形态上與現代稍有不同。

例句

馬韓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不常使用,因此很少出現在日常的對話或文學作品中。以下是一個用馬韓這個詞造句的例子:

趙公明上了駿馬韓,與義兄一同奔向戰場,英勇無畏。

組詞

由于馬韓在現代漢語中不常用,因此沒有常見的與之組成詞語的搭配。但可以根據詞義的聯想,組成一些可能的詞語:

駿馬、黃韓(用來形容韓國的特有文化)

近義詞

由于馬韓是一個獨特的詞語,沒有明确的近義詞可以對應。

反義詞

由于馬韓是一個獨特的詞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可以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