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驅的意思、催驅的詳細解釋
催驅的解釋
催逼驅遣。 唐 司空圖 《修史亭》詩之一:“少年已慣擲年光,時節催驅獨不忙。” 宋 蘇轼 《上神宗皇帝書》:“一市之價既平,一邦之食自足,無操觚乞丐之弊,無裡正催驅之勞。”
詞語分解
- 催的解釋 催 ī 使趕快行動:催促。催辦。催讨。 使事物的産生、發展變化加快:催化。催生。催眠。催奶。催肥。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驅的解釋 驅 (驅) ū 趕牲口:驅馬。驅策。驅馳。 趕走:驅動。驅趕。驅寒。 強行、逼迫:驅使。驅遣(a.強迫;b.趕走;c.消除,排除情緒)。 快跑:并駕齊驅。先驅。前驅。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催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催逼驅遣,多用于描述通過催促、逼迫等方式促使行動或完成某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基本構成
- 催:指催促、促使加快行動,如“催生”“催眠”。
- 驅:指驅趕、迫使,如“驅逐”“驅策”。
組合後強調通過外部壓力或命令強制推進某事。
-
語境應用
- 常見于古代官方或社會管理中,例如官府對百姓的勞役、賦稅等強制行為。
- 蘇轼在《上神宗皇帝書》中提到“無裡正催驅之勞”,指消除地方官吏對民衆的催逼勞役。
二、文獻用例
-
唐代詩文
司空圖《修史亭》詩雲:“少年已慣擲年光,時節催驅獨不忙。”,意為少年不懼時光催促,從容自若。
-
宋代政論
蘇轼在奏疏中批評苛政,強調“一邦之食自足,無操觚乞丐之弊,無裡正催驅之勞”,主張減少對百姓的強制幹預。
三、現代關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保留于古籍或特定曆史研究中,可引申為通過壓力或規則強制推進的行為模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政論文獻中的相關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催驅這個詞是指催逼、驅趕或驅逐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催是由辶部和危部構成,驅則是由馬部和鹵部構成。催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其中催的古字寫法為「崔」,驅的古字寫法為「敺」。催驅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以下是使用催驅這個詞的幾個例句:
1. 這個村莊的土地已被征用,居民被催驅離開。
2. 催驅重病的牲畜是為了防止疾病的傳播。
3. 她被催驅出去後,感到失落和無助。
一些與催驅相關的組詞包括催促、催讨和驅動。催促指催逼或催辦某事,催讨指催逼或追讨欠款或債務,驅動指推動或駕駛某物。
近義詞包括逼迫、趕走和驅逐,它們都具有通過催逼或驅趕來引導或改變現狀的意思。
反義詞則包括容忍、包容和留下,它們表示對某人或某物的接納、寬容,或者不采取催逼或驅趕的措施。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