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呆子的意思、書呆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呆子的解釋

[bookworm;bookful blockhead;glutton of books;ignorantly read fellow] 指隻知讀書而缺乏實際知識的人

他是個書呆子,不善于應付人事關系

同樣,不問政治而死讀書的 ,那是無用的書呆子,決不是真正有學問的學者。——《事事關心》

詳細解釋

同“ 書獃 ”。 魯迅 《南腔北調集·真假堂吉诃德》:“他其實是個十分老實的書呆子。” 秦牧 《藝海拾貝·辯證規律在藝術創造上的運用》:“一個直接知識貧乏的人,即使讀了很多的書,也可能隻是一個書呆子。”《新華月報》1979年第7期:“據說他當時對商務當局說:‘他是個書呆子,不善于應付人事關系, 王雲五 則既有學問,也有辦事才能,比他強得多。’”


書獃子:同“ 書獃 ”。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笑柄·不準》:“為官者必用讀書人,以其有體有用也。然斷不可用書獃子,凡人一獃而萬事隳矣。”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三:“﹝ 言侶白 ﹞歸舟經 吳淞江 ,夜遇胠篋者,乃從容語之曰:‘財物儘爾取,有茄硯一枚,我自少習用,不忍舍也。’盜曰:‘真書獃子!’因笑而擲還之。”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唐冰溪先生》:“初得中正榜,引見後,以口噓氣,以手拂塵,上以為書獃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書呆子”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詞彙,通常指那些過于沉迷書本知識卻缺乏實際生活能力或靈活運用能力的人。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定義
    書呆子指死讀書、教條主義的人,他們往往隻注重書本内容,卻無法将理論轉化為實踐,也不擅長處理現實問題或人際關系。例如,提到“書生氣很濃,不谙事故”,也指出這類人“缺乏實際知識”。

  2. 來源與演變

    •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李汝珍的《鏡花緣》,書中提到讀書人“入了魔境,要變成書呆子”()。
    • 現代語境中,其含義延伸至對“隻懂理論、不會變通”的諷刺,例如提到,書呆子“整合了思想,但缺乏實際行動”。
  3. 典型特征

    • 教條主義:機械照搬書本知識,忽視實際情況。
    • 社交缺陷:如所述“不善于應付人事關系”。
    • 脫離現實:舉例稱,有人“連簡單的賬都算不清”,凸顯理論與實踐脫節。
  4. 相關現象
    部分語境中,“書呆子”也用于描述一種解釋方式,即用過于學術化、晦澀的語言闡述問題(),這種現象被稱為“書呆子解釋”。

  5.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批評或調侃,如形容某人“讀書讀傻了”,或諷刺教育體制下培養的“高分低能”者()。但需注意,過度使用可能帶有貶低他人努力學習的負面意味。

示例:
《鏡花緣》中提到讀書人可能“變成書呆子”,而現代例句如:“他雖是博士,卻連燈泡都不會換,真是個書呆子。”(綜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書呆子》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書呆子》一詞指的是那些一味沉迷于讀書、學習而缺乏實際經驗和社交能力的人。通常被視為對于知識的過分追求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發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書呆子》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言”和“心”,其中“言”是表示語言的意思,而“心”表示内心思考,這也與書呆子愛好讀書的特點相吻合。

根據漢字的拆分和構造,這個詞一共包含了10個筆畫。

來源

《書呆子》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這個詞通過形容故事中的一個人物,表達了這個人癡迷于讀書而喪失了與人交流和實踐的能力。

繁體

《書呆子》的繁體寫法為「書呆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書呆子》一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基本保持相同的意思。

例句

1.小明又沉迷于書本之中,真是個典型的書呆子。

2.他雖然知識淵博,但過于書呆子,缺乏實際經驗。

3.别被他的外表所迷惑,他是一個有思想的書呆子。

組詞

1.書館:指的是圖書館,是書呆子們常常去的地方。

2.書法:指的是書寫的藝術,通常是書呆子們在課餘時間愛好的一種藝術。

3.書友:指的是有共同愛好閱讀的朋友,經常與書呆子們交流學習心得。

近義詞

1.書蟲:指的是喜歡閱讀的人,與書呆子意思相近但稍有不同,書呆子更突出于追求知識,而書蟲更偏向對閱讀的熱愛。

2.學究:指的是以學術研究為主要追求的人,也常常與書呆子相提并論,但學究更強調對于學問的深入探究。

反義詞

1.潇灑:指的是個性自由活潑,不受拘束的人,與書呆子剛好相反。

2.世故:指的是圓滑老練,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人,與書呆子缺乏社交能力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