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語。指人的兩眉之間。《雲笈七籤》卷十九:“兩目為絳宮,兩耳為玉堂宮,鼻、口為明堂宮,眉間為郊山。”
“郊山”是一個道教術語,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在道教文化中,“郊山”指人體兩眉之間的部位。這一概念出自道教經典《雲笈七籤》卷十九,書中提到:“兩目為绛宮,兩耳為玉堂宮,鼻、口為明堂宮,眉間為郊山。”。
在非道教語境中,“郊山”可能指城市周邊的山體(如滁州琅琊山、濟南近郊山體等),但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不過,這一用法并非該詞的核心含義。
道教典籍中多次提及“郊山”,強調其在人體内景理論中的象征意義,與五官對應的其他“宮”共同構成身體與自然相通的體系。
郊山是指城市周邊的山地地區,是城市和農村之間的過渡地帶。郊山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郊和山。
拆分部首:郊(⻏) 山(山)
郊的筆畫:10畫
山的筆畫:3畫
郊山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司馬》中,原指周代的形制,特指山地荒界。後來逐漸演變為指城市周邊的山地地區,與郊野地區相對應。
郊山的繁體字為「郊山」,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郊字的古代寫法為「郊」+「⺼」,山字的古代寫法為「丄」+「⺺」。
1. 周末我們一家人去了郊山,呼吸着新鮮的空氣,玩得很開心。
2. 這座城市的發展日益迅猛,郊山區的原野逐漸變成了高樓大廈。
郊野、郊遊、山地、山谷、山腳、地區、過渡地帶
山區、郊外、鄉村
市區、城市、内地
【别人正在浏覽】